第十四章收編清風寨,巨鹿尋大(1 / 3)

(文學度www.wenxuedu.com)且說夏侯蘭斬下山大王頭顱,大喝一聲,周圍的山賊俱是驚嚇不已,前麵的路又被趙雲堵著。五百鐵騎虎視眈眈,後麵數千官軍正在緊逼,端的是上天無路,下地無門。如此絕路,眾山賊才是跪地求饒。

有數個山大王心腹,平rì裏作福作威,待人苛責。數個山賊還想負隅頑抗,被甄猛領著親衛一刀斬了,餘者皆降。

袁熙簡單的清點了一下人數,投降之山賊約有四千人。時候不早了,袁熙令夏侯蘭、甄猛領著一千普通士兵、一千老弱和兩百虎豹騎,先押著降賊回真定城外軍屯營寨。袁熙和趙雲領著三百虎豹騎和一千普通士兵去把清風山的餘賊剿滅完全。

接下來甚是順利,當袁熙讓幾個山賊帶著山大王的頭顱給山賊們看時,早就被嚇破膽了。看著威風凜凜的官軍,毫不猶豫的就打開寨門投降了。

清風寨的家當也很是寒酸,隻有一個月的存糧了,錢帛也不過一車而已。山上隻有二百老弱,除了劫掠的數十個婦女,剩下的都是小孩子了。袁熙主要是為了拿回來,用來當餌的武器旗幟盔甲。簡單的收拾了下衣物錢糧,就一把火燒了山寨,下山去了。

這個山大王也是個苦命的人,有了好東西也舍不得用。隻是堆積在山寨裏的倉庫裏,典型的吝嗇農民心裏。

袁熙一問果然,山大王姓楊,因之豹頭大眼稱之為楊大目。這是典型的農民起名的方式,可見,黑山軍諸帥多出於社會的底層,其名號往往源於其個人行為的某項特征。曆史記載山賊、黃巾諸帥,本非冠蓋,自相號字,謂騎白馬者為張白騎,謂輕捷者為張飛燕,謂聲大者為張雷公,其饒須者則自稱於羝根,其眼大者自稱李大目。

也是個可憐人,袁熙令人找到屍體,縫合起來,找了一地方葬了。也算是稍稍收買一下降賊的心,畢竟是袁熙以後征戰的基礎。

次rì,袁熙得勝回到真定城,張旭聞訊同眾位從事,出城十裏相迎。宴請眾位將士,不在話下。

如何處理這些俘虜也是個問題,幸好常山乃是富郡,種子農具也多,袁熙又花了十車財物用於購買這些。四千五百人的俘虜,剔除老弱隻剩下三千普通俘虜,但是戰力打不到普通士兵的戰力。袁熙讓原本的一千老弱歸為屯田民,現在屯田民約為兩千,屯田兵為三千,郡兵為兩千,騎兵五百五十人。另外的五十人是袁熙在常山另行招募的。

這次所獲人口甚多,損失也少,僅僅傷亡普通士兵數人,老弱數十人,騎兵無一損失,這是最為讓袁熙滿意的地方。至於錢糧,一那麼丁點,不值一提。

接下來就是向朝廷上報戰功,請賞的事情了。這就交給張旭處理了,相信有袁熙在,他也不敢奪功!

清風寨的事情隻是小事,隻是練練手的而已。重要的事情還在後麵,可以說是此人要是能歸順袁熙。作用將不次於趙雲,甚至高於趙雲。

沒錯,此人正是大家所猜想的那個人。嗯,就是他!

一個謀士的作用不僅僅是在戰場的出謀劃策,用兵如神。更多的是在戰略上,做出最佳的判斷,一謀可當十萬人。例如諸葛亮,魯肅,郭嘉,荀彧。這些頂尖的謀士都有自己獨到而且準確,準確到狠辣的地步。

袁紹的身邊不乏媲美這些頂尖謀士級別的人物。可惜,也不缺少糊塗昏庸諂媚之人。而袁紹正是個耳根子軟,沒有主見的人。昏庸之人雖然見解錯誤,卻是不缺才華名聲,無理攪三分。而這樣的人占了多數。因此導致袁紹大敗。

其實,是袁紹疑心太重,不信任他人。喜歡士人的名聲,不喜歡他們展露才華,導致頂尖謀士荀彧,郭嘉紛紛棄袁投曹。

現在或是說占領了冀州的袁紹,真正有遠見的謀士隻有許攸,沮授,田豐三人而已。不賣關子了!沒錯,袁熙要找的大賢正是田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