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不甘示弱的袁譚(1 / 2)

“父親!常言道: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父親和二弟都上戰場了,兒譚也要上陣殺敵,替父分憂!”

袁譚見袁紹絲毫沒有提到自己,急了,出列道,而且不斷的給郭圖,辛評打眼色。

郭圖,辛評見了,暗罵袁譚沉不住氣,不過也是十分的聽話,上前說道:“長公子顯思文武雙全,深諳韜略,而且孝心可嘉,主公可讓其領軍出戰。”

袁紹點點頭,同意道:“不錯,吾兒孝心可嘉,值得表揚。嗯這樣吧。我軍兩萬人分為四軍,一軍五千,郭圖,淳於瓊,袁譚,高幹各領一軍,隨我出戰。”

逄紀、審配見大公子袁譚一脈得勢,而且明麵上袁熙也算是袁譚一脈。出征三萬兵馬沒有一點是三公子袁尚的,這可讓袁尚派係的二人有些焦急。

逄紀有些計謀,雖然不知道許攸已經投靠了袁熙。不過,也不能這樣下去,不然大公子袁譚羽翼一成,三公子袁熙可一點希望就沒有了。

還得借助外力!逄紀心道。

可是心裏一盤算,有些無奈,謀士分成兩個派係,倒也勢均力敵--逄紀真會抬舉自己。可是武將卻是一點沒有優勢。

逄紀也是知道,袁紹此人外寬內忌,軍隊是他一手牢牢把握住的。而連他二子袁熙也是先忠心與袁紹,然後在支持袁譚。在袁紹和袁譚之間,袁熙鐵定選擇袁紹。這也是袁紹放心讓袁熙掌軍的原因之一。

給審配一打眼神,謀士逄紀上前道:“主公,公孫瓚兵馬驍勇善戰,三萬兵馬有一萬騎兵。按著騎兵以一當十的來算,要想戰勝公孫瓚軍,十分不易。南陽袁術雖然與主公不和,但畢竟名分上乃是親兄弟,不然不敢明目張膽的攻打,而被天下人恥笑!而且可令東郡太守曹操稍稍牽製之。而令顏良、文醜將軍領兵來援。”

袁紹點點頭,道:“元圖之言,甚是有理。嗯,吾這就給顏良文醜發令,令其即刻發兵來援!”

逄紀、審配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無論是謀士、人口、名義、士氣等等軟實力,還是兵馬、糧草、戰將、軍械都是袁紹占優。凡是有些眼光的謀士,都知道袁紹必勝。所以此戰必是戰將爭奪戰功的一戰。

要是沒有袁尚一脈的人在,等到袁紹分功的時候,此消彼長。袁尚一脈就更加劣勢了。建議顏良、文醜,拉攏軍中武將,也是逄紀、審配的險招,生怕袁紹猜忌,看了成功了!

袁紹戰略、戰術方麵需要謀士給其參考,可軍中一事卻是從不讓人插手。許攸、郭圖、辛評雖然心中不滿卻是不敢隨便發言。

戰術已定,戰前總動員也是開始了!

糧倉裏的糧草也是一車車的運到前線,而以袁熙的最為優先,這也是袁熙“努力”的結果。

三日後顏良、文醜的大軍也是到齊,這次袁紹算是傾巢出動,不成功便成仁!四萬兵馬,兩千騎兵,浩浩蕩蕩直奔東武城。

率先達到的自然是袁熙的兵馬。畢竟平原國距離清河國很近,而且袁熙駐紮平原國的原因之一就是監視鞠義,防範公孫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