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文丘裏,後現代主義建築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國際建築大師。他的後現代主義理論和實踐引發了後現代主義建築運動,他在當代建築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羅伯特·文丘裏1925年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後獲碩士學位,並贏得了美國建築研究院的獎學金。畢業後,為了進一步了解歐洲傳統的建築體係,他又到意大利羅馬的美國學院學習深造。回國後,他曾在三個非常著名的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手下工作,一個是奧斯卡·斯托羅諾夫,在費城的建築設計事務所;一個是功能主義大師埃羅·沙裏寧,在密執安布魯姆菲爾德山的建築設計事務所;最後是路易·艾瑟鐸·康在費城的建築設計事務所。跟隨這三個風格不同的大師工作,羅伯特·文丘裏學習到許多東西,一方麵對現代主義、國際主義風格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時也對幾位大師企圖突破密斯風格壟斷的努力印象深刻。1964年,他與友人約翰·勞什、妻子丹尼斯·布朗合作,開設了自己的設計事務所,開始了他漫長的設計生涯。
羅伯特·文丘裏的作品與著作與20世紀美國建築設計的功能主義主流分庭抗禮,成為建築界中非正統分子的機智而又明晰的代言人。他的著作《建築的複雜性和矛盾性》和《向拉斯維加斯學習》被認為是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的宣言。他反對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的名言“少就是多”,認為“少就是光禿禿”。他認為現代主義建築語言群眾不懂,而群眾喜歡的建築往往形式平凡、活潑,裝飾性強,又具有隱喻性。他認為賭城拉斯維加斯的麵貌,包括狹窄的街道、霓虹燈、廣告牌、快餐館等商標式的造型,正好反映了群眾的喜好,建築師要同群眾對話,就要向拉斯維加斯學習。於是過去認為是低級趣味和追求刺激的市井文化得以在學術舞台上立足。
1991年,羅伯特·文丘裏獲得了建築界的大獎——普利茨克建築獎。他的設計常常很抽象,並擁有曆史的痕跡,但設計範圍相當廣泛,包括圖書館、住宅區、商務樓以及其他相關項目。羅伯特·文丘裏的代表作品有費城母親之家、費城富蘭克林故居、倫敦國家美術館、俄亥俄州奧柏林大學的艾倫美術館、新澤西州大西洋城馬爾巴羅·布朗赫姆旅館的改建等。
羅伯特·文丘裏總在盛大的背景下將聯係和同化合為一體,使他的建築以一種和諧的方式與當地的環境相得益彰。他們不會因為已有的目的而忽視四周的環境,他這樣說道:“我喜歡建築中的複雜性和對立性,這建立在近代觀點的模糊性和豐富度中,還包含在與藝術的聯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