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佐·皮亞諾,意大利當代著名建築師,1998年第20屆普利茨克獎得主。因對熱那亞古城保護的貢獻,他亦獲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親善大使。倫佐·皮亞諾,1937年出生於意大利熱那亞一個建築商人世家,目前仍生活並工作於這一古城。他受教並於其後執教於米蘭工學院。1965~1970年,他為路易·艾瑟鐸·康和Makowsky工作。1971~1977年,他與理查德·羅傑斯共事,期間最著名的作品為巴黎的蓬皮杜藝術中心。倫佐·皮亞諾的作品範圍驚人,從博物館、教堂到酒店、寫字樓、住宅、影劇院、音樂廳以及空港和大橋。在他的作品中,廣泛地體現著各種技術、各種材料和各種思維方式的碰撞,這些活躍的散點式的思維方式是一個真正的具有洞察力的大師和他所率領的團隊所要奉獻給全人類的禮物。他重視材料的運用,對材料有著特殊的敏感,他更重視技術對材料性能的進一步發掘,經他手使用的材料都被發揮到了材料性能的極致。這種敏感,可以說來自於工匠世家深厚的家學和傳統,來自於天性和勤奮。他沒有繼承父輩們所從事的家族事業,而是義無反顧地投身於他所熱愛的建築設計工作。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他的事業卻實現了他家族長久以來無法實現的夢想。從業30多年的倫佐·皮亞諾,就是這樣孜孜不倦,不斷創新、不斷探索,全身心地投入他的建築設計事業中,並在不斷繼承、不斷打破傳統的過程中逐步成熟。在他的建築實踐中,發明、創新、突破始終是他向空間“維度”探索的法寶,在梅尼博物館的設計中,他以單純的形式唯美的比例,將建築的美回複到功能主義的設計理想中,並發明了可以讓陽光永駐的太陽能采光裝置,將非物質的成分,例如陽光引進建築之中,並成為建築的組成部分。在蓬皮杜藝術中心的建造過程中,他設計了一種全新的鋼索結構部件,在這種部件被全法國的鋼鐵公司公開宣布無法實現後,而他仍然堅定地相信自己的設計,最終找到了德國的KRUPP公司,這才成功地展示了他的設計思想。“敢於打破常規,並堅定地使之付諸實現,你就會發現,你的設計已不受任何限製,並達到自由自我的境界”,這是倫佐·皮亞諾的經驗之談,也是他走向輝煌的階梯。“人文城市”模式,是他多年醞釀的一個設計理想,這一點在他的裏昂國際城、柏林波茨坦廣場和熱那亞舊港改建等規劃項目中得到了全麵的體現。新建築與老建築,新景觀與老的城市景觀,建築、環境與人,形成了良好的互補關係和依存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