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裏斯·揚(Iris Marion Young,1949-2006),自2000年以來任芝加哥大學政治科學教授,在此之前曾在美國匹茲堡大學與馬薩諸塞州的伍斯特工學院工作,研究領域包括:公正理論、民主理論與女性主義理論等。主要著作有:《公正與差異政治》(1990)、《相交的聲音:性別、政治哲學與政策的困境》(1997)、《包容與民主》(2000)、《論女性身體的經驗》(2004)。如何解釋婦女所受的壓迫?揚不滿意於傳統馬克思主義的解釋,也不滿意於激進馬克思主義的解釋,也不滿意於米切爾和哈特曼把資本主義和父權製相結合的二元製理論(又叫雙係統理論)。揚在其“社會主義女性主義和二元製理論的局限”(1980年)和“超越不幸的婚姻——對二元製理論的批判”(1981年).. 譯文“超越不幸的婚姻——對二元製理論的批判”,載於李銀河主編:《婦女:最漫長的革命》,三聯書店1997年版,第76-105頁。中表達了她的單係統理論的觀點。
一、對二元製理論(dual systems theory)的批判揚把認為婦女受壓迫源於資本主義和父權製的理論稱做雙係統理論或叫二元製理論,這些理論家分別從生產方式和再生產方式、經濟製度和性/社會性別製度、物質商品生產和性/情感生產等方麵闡釋婦女受壓迫的資本主義與父權製的概念框架。琳達·菲爾普斯(Linda Phelps)指出,資本主義與父權製構成婦女受壓迫的兩種不同製度,父權製是指一種男性擁有對女性權威的社會關係製度,用來描述男性具有對女性權威關係的體係;資本主義是指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關係製度。這兩種不同製度構成了社會、政治與經濟製度。愛森斯坦認為生產方式或資本主義與父權製是兩種既相區別又相聯係的製度。
蓋爾·盧賓不滿意於用父權製和再生產方式來說明男性統治的體係,提出了性/社會性別體係的概念,性/社會性別體係是一套不同於經濟製度,而是與經濟政治製度密切相關的、有自身動作機製的一種人類社會製度。在弗格森那裏,性/情感生產是與物質商品生產既相聯係、又相區別的另一種特殊類型的生產。在現代核心家庭,男人通過無償占有性/情感生產來剝削婦女,婦女構成了傳統馬克思主義意義上的特有階級。二元製理論盡管從不同的概念與構架出發解釋資本主義與父權製,它們卻具有以下共同之處:第一,建構了獨立領域模型。把資本主義和父權製看作兩個相對獨立的係統。羅薩林德·佩特切斯基(Rosalind Petchesky)認為,這種模型采用使家庭脫離經濟的形式,並且將父權製關係限於家庭內部,這樣,父權製和資本主義分別作用於家庭內與家庭外、家庭領域與公共領域、生產方式與再生產方式中;第二,階級壓迫與性別壓迫分別作用於不同的係統。男性統治、性別壓迫作用於父權製係統中,階級壓迫、婦女工作的異化等作用於生產方式和階級關係中;第三,從心理或物質角度探討父權製的起源與結構。二元製理論家形成了關於父權製的不同觀點:一是強調父權製的意識和心理結構方麵的影響,以米切爾的觀點為代表;一是強調父權製是一種獨立存在的、與社會生產關係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社會物質關係製度,以哈特曼的觀點為代表。
盡管如此,二元製理論強調父權製與資本主義作為兩個獨立的壓迫模式而起作用,這在把馬克思主義和激進女性主義結合起來的努力中是關鍵性的理論發展,在理論、分析、實踐方麵推進了“如何解決婦女問題”、“如何複興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研究;但是由於隻是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嫁接在性別關係理論中,在理論視野與實踐策略方麵卻倒退了:第一,強調父權製在家庭關係中的作用,忽視了婦女在家庭以外所受的壓迫,無法說明婦女在當今工作場所受到的特殊壓迫;第二,強調父權製的特點與起作用的方式,是為了補充馬克思主義的不足,“傾向於把婦女受壓迫問題看成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問題的一種單純的補充”;第三,當不偏不倚地強調父權製與資本主義兩重因素的時候,導致的是把性別關係和性別壓迫的理論讓位給馬克思主義,“通過把說明婦女狀況的基本任務轉讓給傳統的生產關係理論,二元製理論自己也完結了,這種家長製理論提供了婦女受壓迫的形式,而傳統馬克思主義理論提供了變化的內容、特征、區別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