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章(1 / 2)

在後現代主義的影響下,唯物主義女性主義發生了怎樣的轉向?後結構主義女性主義身份政治如何可能?蘭德裏和麥克林通過對唯物主義女性主義發展曆程的回顧及其在文學及文學批評中的應用作出了回答。全書由三部分、十章組成,第一部分追蹤了馬克思主義與女性主義相遇的曆史,概述了唯物主義女性主義發展的三個階段;第二部分聚焦於女性主義理論在文學史和文學批評中的應用;第三部分得出了朝向一種綠色文化批評的結論。因為蘭德裏與麥克林在追溯唯物主義女性主義的發展過程中,對西方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女性主義的發展曆程做了比較全麵的總結與概括,同時也對自80、90年代以來女性主義向何處去的問題作出了回答,所以本節介紹的重點放在第一部分與第三部分。我們可以借助蘭德裏與麥克林的總結,對本書前麵幾章的介紹有一個融通的了解,同時也可以彌補遺缺的內容;透過蘭德裏與麥克林對女性主義向何處去的回答,我們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啟示或部分答案。一、馬克思主義與女性主義的相遇為了追蹤唯物主義女性主義的起源,蘭德裏和麥克林主要考察了英國與美國的馬克思主義與女性主義論爭的過程。“唯物主義女性主義的曆史,開始於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社會主義者與女性主義者關於性別分析與階級分析的政治目標的討論”Donna Landry and Gerald MacLean:Materialist Feminisms,Blackwell Publishers,Cambridge,Massachusetts USA,1993,20.。

從20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有一些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者如米切爾、哈特曼、揚等,試圖把馬克思主義與女性主義結合起來,產生了馬克思主義與女性主義的政治相遇問題。蘭德裏、麥克林對英國相關情況的考察以米切爾與巴雷特為代表蘭德裏和麥克林還考察了20世紀60和70年代的其他著作,包括羅博特姆(Sheila Rowbotham)的《婦女的意識,男人的世界》(1973)和《超越碎片:女性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產生》(1979)、庫恩和沃爾佩(Annette Kuhn and AnnMarie Wolpe)主編的《女性主義和唯物主義:婦女和生產方式》(1978),Julia Swindells and Lisa Jardine的《什麼是左派?文化和勞工運動中的婦女》(1990)等;Sheila Rowbotham,Woman's Consciousness, Man's World.Harmondsworth:Penguin.1973 Sheila Rowbotham,Lynne Segal, and Hilary Wainwright,Byond the Fragments:Feminism and the Making of Socialism.London:Merlin Press,1979 Annette Kuhn and AnnMarie Wolpe(eds)Feminism and Materialism:Women and Modes of Production.London:Routledge,1978Julia Swindells and Lisa Jardine,What's Left?Women in Culture and the the Labour Movement.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0,對美國相關情況的考察以愛森斯坦與沃格爾為代表蘭德裏、麥克林還涉及了其一些其它著作,哈特索克(Nancy Hartsock)的《金錢、性與權力:朝向一種女性主義的曆史唯物主義》(Money,Sex and Power:Toward a Feminist Historical Materialism)(1983)、哈拉威(Donna Haraway)的《Simans, Cyborgs, and Women》 (1991)等。米切爾在1966年發表的“婦女:最漫長的革命”一文,試圖解決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與唯物主義女性主義遇到的棘手問題,試圖提出女性主義問題給予馬克思主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