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書房內,所有的皇子以及朝中六部九卿的官員全都在這裏,所有人都靜靜的看著坐在龍案之後的趙煦,他們來之前,趙煦的使者就已經告訴了他們來此的目的,那就是想出一個能夠讓帝國永恒長存的辦法,所有人想了一路,做了無數個假設,幾乎想破了自己的腦袋,揪光了自己的頭,可是縱觀曆史,任何一個強大的國家,都在時間的長河中慢慢的退出了曆史的舞台,無論是殘暴的秦,強大的漢,還有包容一切的唐,都隨著曆史消失了,看著眼前這個強大無比的帝國,難道也要像那些無數過往的的朝代一樣,隨著時間而消失嗎?不,在場所有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他們絕不希望眼前這個強大的帝國消失,更不希望自己付出了無數心血的努力在未來付之東流,可是,所有人卻沒有明確的辦法來阻止這一切,禦書房內,出奇的寂靜。 Ww W COM
趙煦抬眼看了看眼前這些一臉愁容的臣子和兒子們,輕咳一聲,對他們道:“皇帝作為一個國家的主宰的同時,他還是一個大家族的族長,他掌管著所有的皇室成員,他或許經常會因為忙於國事,而疏於對所有成員的管製,甚至,皇帝自身都控製不好自己身上那些好吃懶做,驕奢淫逸的**,皇親國戚,文武百官甚至所有的黎民百姓,都會因皇帝的一些喜好而上行下效,拿朕為例子,若朕貪奢淫怡,不理朝政,擲朝綱於不顧,社稷崩壞,下動蕩,誰來管製朕呢,若是當年太祖陛下留下一紙詔書,直接言明皇帝若不作為,若不能強軍富國,不得入皇陵安寢,不得享宗廟之香火,朕就不信,曆任皇帝何人敢擲下百姓,江山社稷於不顧。”
趙煦這段話夠狠的,古代的華夏漢人,尊奉地君親師為至理,也視入宗廟受後世香火為認祖歸宗,在古代,若是有人被逐出家門,那可是最大的懲罰,死後不得入宗廟,便是孤魂野鬼,就算是自己的子孫後代多麼的顯赫也視所被人瞧不起的,所以趙煦這話,直接給大宋帝國未來所有的皇帝甚至是給所有的皇室成員們的頭上,帶上了一個道德的緊箍咒,不用多解釋,且看看趙煦在場所有的兒子們都是滿頭大汗,一臉慘白,不斷自省吾身的樣子就知道,趙煦的這道命令是多麼的令人膽寒。
“陛下,這命令是不是太嚴厲了一些,若是有皇室成員犯了錯,被逐出家門,這傳出去,是不是太有損家的顏麵了。”禮部尚書鄭俊彥站起來向前幾步對趙煦躬身道。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朕不求所有的人一點錯誤都不犯,可是無規矩,又何有這方圓之地,皇帝也是人,所有的家族裏麵,也沒有因為一些事而將自己的家人驅逐出去的吧,但是作為領導整個帝國的家族,作為皇帝,就是不能有錯,因為皇室成員不論何時,不論何地,不論身上有無官職,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們身上便有烙印,他們所代表的就帝國的顏麵,或許將來有的人會,為什麼那些平民百姓可以好吃懶做,可是為非作歹,可以做下任何對與不對但是他想做的事情,為什麼我們不能,為什麼那些大臣的和他們的子孫可以壓榨百姓,可以無惡不作,我們卻不可以,朕現在就可以為那些人作出解釋,平民這麼做,餓死的是他自己,大臣們這麼做,皇帝可以殺了他換一個大臣,而皇室成員,甚至皇帝一旦這麼做,崩壞的卻是這整個國家,若是不能做到這一點,皇室又有什麼資格享受下黎民百姓們的供養,一群執掌整個帝國秩序人,偏離了應有的秩序,偏離了律法的掌控,那麼這個國家距離滅亡恐怕也就不在遙遠了。書記官,將朕今日所的內容整理一下,記為《皇室行為守則》,晚上送到朕這裏來。”
“奴婢遵旨。”
縱觀曆史,曆朝曆代皇親國戚在經過漫長時間的衝刷和沉澱之後,其中大部分的進取者和精英人物開始慢慢的減少,退化,乃至基本全部消失,剩下的大部分都是那些喜歡遛狗鬥雞,沉醉奢靡生活的**分子,壓榨百姓,圈占田土。民間經過長時間和平之後,整個國家人口激增,土地麵積是固定的,人口的不斷增加,使得靠土地吃飯大眾百姓,個人所有土地麵積不斷的減少,而皇親國戚們不斷對土地的圈占,使得百姓們原本就緊缺的生存資源變得更加的緊缺,慢慢的,整個國家的統治者與百姓之間就會因為生存資源而生衝突,如果不及時的做出改善,國家就會自此走上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