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與人類
海洋像一條巨龍,它從遠古遊來,駐足今天,又向未來奔去。科學家們曾作過這樣的比喻,如果把地球誕生以來的曆史當做一年,那麼,人類誕生以來的曆史隻不過兩小時,而人類與海洋發生較密切關係僅僅是短短的一分鍾!就在這“一分鍾”的時間裏,人類對占地球70%
以上水域的認識,已經有了長足進步。
按照由冷到熱的學說,地球是宇宙中的一粒灰塵,是一個混沌的物體。它在有序與無序的衝突和不斷黏合中自行組織起來。
大約在60多億年前,我們地球就在太陽係中出現了,它就圍繞著太陽轉。但是,那時地球可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天上沒有空氣和飛鳥,地上沒有野獸、樹木和青草,更沒有水。那時,地球就像是一團豆腐渣,鬆鬆散散,裏外如一。
什麼是“太陽係”
太陽係就是我們現在所在的恒星係統。它是以太陽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陽引力約束的天體的集合體:8顆行星、5顆已經辨認出來的矮行星(冥王星、穀神星、鬩神星、妊神星和鳥神星)和數以億計的太陽係小天體。這些小天體包括小行星、柯伊伯帶的天體、彗星和星際塵埃。廣義上,太陽係的領域包括太陽、4顆像地球的內行星、由許多小岩石組成的小行星帶、4顆充滿氣體的巨大外行星、充滿冰凍小岩石、被稱為柯伊伯帶的第二個小天體區。在柯伊伯帶之外還有黃道離散盤麵、太陽圈和依然屬於假設的奧爾特雲。
這個豆腐渣一樣的地球,並不真是豆腐渣做的,而是含有鐵、矽(石類)和現在我們所知道的全部金屬,以及放射性元素,如製造核武器的鈾、鐳……這些東西開始靠得並不是那麼緊密。後來,由於相互吸引、擠壓,就慢慢靠緊了,而那些放射性元素也逐漸放出熱量,使地球溫度升高,這樣一來,豆腐渣一樣的地球就像蠟一樣開始逐漸融化。那太陽與地球些沙子、石子熔化了,那些金、銀、銅、鐵也開始熔化,熔化的東西就按輕者上浮、重者下沉的原理,開始分層。鐵比較重,就沉到地球的球心;
輕的那些東西,像岩石就飄到地球表麵;更輕的東西,像氮氣、水蒸氣,都逃到空中。經過這種大分化、大改組,才真正形成地球,這大約是45億年前的事情。
這時地球就像大火球一樣,直徑有6370千米,地上是熾熱一團,天上也是烏煙瘴氣。水蒸氣結成一塊塊烏雲包著地球,雷聲隆隆,電光刺眼,可是,水就是落不下來,一落下來,地麵上的高溫,就會又把它變成水蒸氣衝到空中去。這種情況持續了若幹萬年,地球慢慢變冷了,地表麵不再是紅紅的火球,而成了一個硬殼,隻有裏麵還是很熱的,那些熔化的岩漿還在裏麵滾動著,有時還要從地殼最薄弱的地方衝出地麵,形成一座座火山,火山冷卻之後就變成許許多多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