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拉佩魯茲失蹤(1 / 1)

拉佩魯茲是法國人,15歲就參加海軍,曾遠航到印度洋和美洲。

1785年8月,法國為了彌補七年戰爭中失去的北美和印度的大片殖民地,想通過探險隊到太平洋去尋找占領島嶼來填補戰爭中的損失。拉佩魯茲的探險隊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成立的。作為海軍上校,他率領“指南針”號和“觀象儀”號(共242人)前往太平洋探險。

船隊橫穿大西洋,繞過美洲到達夏威夷,以國王名義占領了庫克船長被殺的毛伊島。接著他們橫穿太平洋,於1787年1月3日到達中國南部海岸的澳門。4月9日離開馬尼拉後,開始考察亞洲海岸,穿過日本海,直達韃靼海峽,觀察了位於庫頁島與日本北海道之間的拉佩魯茲海峽——以他本人命名的海峽。到堪察加半島後,將考察記錄和地圖經陸路發往法國。然後又調頭往南,再次穿越太平洋。12月他們來到薩摩亞群島,在這裏跟土著人發生了衝突,“觀象儀”號艦長郎格勒和生物學家拉馬農及10名船員遇難。拉佩魯茲隨後在去澳大利亞東南部植物學灣的途中到達友誼島(今湯加島)和諾福克島,並於1788年3月10日離開植物學灣。

此後,這支探險隊就神秘地失蹤了。

1791年,也就是拉佩魯茲探險隊失蹤的3年之後,法國才派出海軍準將當特爾卡斯托率兩艘巡洋艦前去尋找。他們先在澳大利亞沿岸搜索,最後又駛往美拉尼西亞的聖克魯斯群島尋找,但什麼也沒有發現。

4個月後的一天夜裏,桅杆瞭望哨向當特爾卡斯托報告,說左舷發現一個小島。當時病危中的當特爾卡斯托查了一下地圖,發現這個島很小,星光下海浪在島岸奔騰不息,他知道船無法靠上去,但他下令駛過去。他們沒有上島,2個月後這位海軍準將便病死在途中了。

這次探險隊無功而返。

34年後,一艘英國船經過瓦尼科羅島東南不遠一個小島時,船長狄龍從土著人手中買到一個純銀的佩劍護手,上麵刻有拉佩魯茲的名字。這一下引起英國船長的注意,這種佩劍護手隻有歐洲人才有,這些土著人是從哪裏弄來的呢?

英國船長跟土著人來到部落裏,在那裏又發現一些土著人手中拿著銀勺、斧子、茶杯,這些東西都是歐洲人的。船長經過詢問,才得知這些東西是土著人幾年前到瓦尼科羅島捕魚時帶回來的。他們也談到法國兩艘船的事,但說法不一:有的說船觸了礁沉沒了,有的說法國人是被打死的。

當時狄龍有要事在身,沒有繼續深入調查。他到印度交差後,向英國東印度公司提出要去查清拉佩魯茲遇難的地點,公司同意了,並派一位法國官員同行。

1827年7月,狄龍他們來到瓦尼科羅島,終於弄清了拉佩魯茲探險隊失蹤的詳情。原來幾十年前拉佩魯茲探險隊中的一艘船一下子被巨浪卷到珊瑚礁上,船像雞蛋殼一樣被撞出破洞,水嘩嘩地湧進艙裏。

島上的土著人看到船本來就稀罕,現在觸礁進水他們更感到新奇,都跑來看熱鬧。法國一位士兵害怕了,以為這些土著人是來船上搶東西的,驚慌中就向土著人開槍,當場打倒幾個。這一下土著人憤怒了,就七呼八擁地又扔石頭,又射箭,雙方發生了拚殺。土著人多,法國士兵全部被殺死,船上的東西被搶個精光。

這裏土著人還告訴狄龍,另一艘船跟土著人很友好,還給土著人送東西,船修好後就走了。狄龍在那個珊瑚礁附近海裏,撈上了幾門銅炮和一口吊鍾,上麵寫有“巴讚鑄造,1785年”字樣。但到底拉佩魯茲怎麼死的,誰也說不清,而這隻純銀護手上的刻字,又足以證明,拉佩魯茲肯定是在這個島上遇難的。

100年之後的1959年,一群考古學家和潛水員們在這個島的附近海域,撈上了錨、大炮、炮彈、銅釘,還有一枚鑄有彼得大帝頭像的銀盧布。這個銀盧布又再次證明了拉佩魯茲的身份,因為18世紀到過西伯利亞又向南航行到瓦尼科羅島的人,隻有他一個。因此,純銀護手和銀盧布這兩樣東西,足以證明拉佩魯茲就是被土著人殺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