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UFO的行蹤(2 / 3)

1999年12月12日中央電視台“逮住”UFO

12月12日下午5點左右,北京昌平區劉村鎮西南部的上空,出現了兩個不明飛行物體。中央電視台記者成功地拍下了這兩個不明飛行物體。這兩個飛行物與近日出現在上海的飛行物極為相似,兩個飛行體一上一下緩慢向天空的南部移去。大約20分鍾左右,飛行物體飛離記者的視線。中央電視台在當天晚上晚間新聞節目中作了報道。

1999年12月14日強光掠過重慶

1999年12月14日下午5點49分,正在重慶大溪溝人和街68號樓頂上休息的馮昌仁老人激動得大叫起來,一種明亮的不明飛行物劃過重慶上空。

馮昌仁老人稱,當時他和老伴陪小孩子在屋頂的空地上練毛筆字,突然感到一亮光一閃,猛然抬頭,隻見一道強烈亮光正從黃角丫方向迅速“掠視”過來,還帶著一個長長的尾巴。馮老忙喊孫子、老伴和鄰居看。這道亮光比平常看到的飛機飛得高一點、快一點,很快飛向了港北方向,大約持續了兩分鍾。因時間太短,馮先生沒有來得及拍下這道“奇觀”。

記者得知後,迅速與駐渝空軍某部取得聯係,該部稱,昨日重慶上空沒有任何異常反應。市氣象台也稱,昨日天氣沒有異常變化。

1999年12月11日UFO飛到長春

繼上海發現不明飛行物後,12月11日下午,長春市民也發現了不明飛行物,並用攝像機攝下了飛行物從出現到消失的全過程。

12月11日下午4時,長春一棟居民樓5樓的薑先生不經意地向窗外望去,突然,他發現他家的西南方上空有一個發光體,呈橘黃色。此時是下午4點零7分,當時太陽已落山,天邊的雲彩呈粉紅色,薑先生立刻打開了自家的數碼攝像機進行拍攝。最初的兩分鍾,該飛行物是由上向斜下方緩慢移動,中間閃著亮光,尾部是非常美麗的橘黃色。接下來,該飛行物又平行飛行,有一瞬間,幾乎停留在空中一動不動。大約下午4點10分,在這一飛行物的左下方又出現了一個飛行物,兩飛行物交叉飛行,速度極為緩慢。大約下午4點18分,兩個飛行物在薑先生的視線中完全消失。

記者向當地駐軍了解到,當日並沒有舉行過飛行實習。而同樣觀看到這一奇特現象的市民王先生則說,該飛行物的飛行情形與電視上所播的上海發現的不明飛行物很相像。

1999年12月20日UFO再現長春

一不明飛行物體20日下午三度光臨長春市上空,引起市民駐足觀看。據悉,這是12月11日以來不明飛行物第二次出現在長春市上空。

據目擊者介紹,11月20日下午3點45分鍾右,長春市西南天空突然出現一橘黃色飛行物,從西南往東北方向飛行,幾分鍾後便不見蹤影。大約十幾分鍾後,該不明飛行物又從相反方向飛回,與上次不同的是,這回不明飛行物看起來特別清晰,頭部呈圓形,尾部特別長,飛行約一分鍾後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隔了有十來分鍾,該“飛行物”三度折回,和第二次的情形完全一樣,出現不久就消失了。

1999年報道的UFO

6月22日晚,“不明飛行白光”拜會江城武漢,造成700餘株大樹攔腰折斷。

9月11日深夜,大連市一位市民稱親眼目睹4個類似UFO的不明飛行物,暗黃色,在雲層上做旋轉式飛行,其速度比飛機快2~3倍。

11月23日17點30分左右,數人在汕頭機場共同目睹一不明飛行物(前部看不出形狀)拖著約10米長的淡黃色尾煙從北向南緩緩飛行,17點45分從視界中消失,整個過程約15分鍾。

12月2日17點05分左右,上海西南天空出現一橘紅色不明飛行物。

12月17日17點20分,廈門島西南方發現不明飛行物,約持續15分鍾。

12月9日下午4點30分左右,大連市上空出現一不明飛行物,它像一個火球,扁扁的、長長的,由西北往西南,由低往高飛行,呈橘黃色,10分鍾後消失。

12月9日傍晚,不明飛行物再度光臨上海,與7天前出現的時間、位置、形狀、顏色、軌道都一模一樣。

12月11日下午5點,武昌一攝影愛好者拍下了一張不明飛行物自西南向東飛行的照片,照片上不明飛行物似一條小小的白色光帶在天空遊弋。

12月11日下午4點零7分,長春市上空出現一橘黃色發光體,大約4點10分,這一飛行物左下方又出現一個飛行物,兩飛行物交叉飛行,速度極為緩慢。

2000年1月7日,衛星逮住巨大不明發光體

覆蓋山東半島及海域上空;

形狀為橢圓形,呈西北東南走向;

被地球同步靜止氣象衛星拍下實況;

藏在人類肉眼難及的大片厚重雲層之上。

2000年1月7日下午6點,山東萊山機場煙台民航站氣象台傳出一條重大新聞:該站工程師在5日晚的氣象衛星雲圖中驚訝地發現,山東半島上空出現巨大的不明發光體。

據《煙台晚報》報道,這是萊山機場氣象衛星係統開通以來首次發現這種奇怪現象。據介紹:1月5日23點32分,萊山機場氣象台工程師在接收日本地球同步靜止氣象衛星GMS-5拍攝的氣象衛星雲圖時(GMS-5氣象衛星在距離地麵2萬米的高空與地球同步運行,專門拍攝北半球的氣象雲圖),發現了這一巨大的不明發光體。發光體所覆蓋的地域是山東半島及東南海域上空,跨距為3~5個經緯度,中心位於東經122度、北緯36度,呈橢圓形,呈西北、東南走向。

影圖經放大處理可以看出:發光體外部呈亮白色,並由內向外均勻地呈現出3~5層淺綠色光環,橢圓空起的兩端分別顯示出燃燒噴射狀物質散落的形狀。

而據紅外雲圖顯示,此時的山東半島上空是大片厚重的雲係。由此可以推測,由於不明發光體位於雲層之上,地球人用肉眼根本看不到。

據了解,GMS-5衛星每隔1小時拍攝一幅雲圖,然後經過半個小時的係統處理,再向地球各衛星雲圖接收裝置發送信息,所以北京時間23點32分雲圖上出現的發光體,實際是23點左右拍攝的衛星照片。目前,根據現有技術條件,隻能斷定其是一個巨大的不明發光體,而且可能在運動中,不能進一步斷定其是人工物體還是其他。

該不明發光體有兩點可疑之處,一是紅外係統拍攝的同一位置的照片沒有任何物體、發光體,而可見光係統拍攝的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有關專家推測,該發光體外部溫度可以隨氣溫變化而變化。二是具體大小難以計算,單從衛星雲圖看,發光體幾乎覆蓋整個山東半島,而另一個可能就是發光體距離衛星鏡頭較近。

據介紹,此前,該氣象站人員也曾經看見過一個奇怪的發光體在山東半島上空,不過當時沒有記錄下來。

頻頻亮相的UFO是啥,南航專家稱難以捉摸

1999年末在北京、上海、武漢、長春等地上空頻繁出現的“UFO”究竟為何物,在社會上引發了各種猜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個東西八成不是飛行器。

南航飛行器係教授、博導姚衛星說,從空氣動力學的角度分析,這個“UFO”是飛行器的說法很難站得住腳。首先飛行器要在空中飛行,就要通過一定的飛行速度來形成一個將自身托升在空氣中的升力,但是從錄像和目擊者的描述來看,這個“UFO”的飛行速度實在緩慢,無法產生這樣大的升力;其次在錄像和目擊者的描述中,“UFO”還會以靜止的姿態停留在空中,而此時它尾部的噴發物卻衝向上,這在空氣動力學中也是不可能的。因為飛行器要靜止在空中,開始產生一個垂直向下的動力,那麼它的動力麵就應在下方、噴發物也是衝向下才對。此外,這個“UFO”還會在極短的瞬間時而緩慢、時而飛快的變速方式飛行,從物理學的加速度上看,飛行器絕對做不到。姚教授認為,所謂的“UFO”極有可能是一團在落日光線斜射下、受忽快忽慢風力驅動的雲朵,在目擊者的眼中產生了錯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