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消息的東方劍不得不下令已經準備好的大軍停止對付關中的一些行動,準備回軍對付鮮卑大軍的攻擊。
軻比能,漢末三國時期的鮮卑民族的傑出首領,由於他作戰勇敢,執法公平,不貪財物,所以被鮮卑民眾推舉為大人。他的部落近塞,所以他抓住有利條件積極學習漢族先進技術和文化,促進了鮮卑族的進步和北方的民族融合。他統率下的部眾,戰守有法,戰鬥力相當強大。自曹操北征後向曹氏進貢表示效忠。到魏文帝時比能受封附義王。後來在比能進行部落統一戰爭時,受魏國幹涉,受沉重打擊,於是對魏懷貳,獻書魏帝表忠以麻痹魏庭使之放鬆警惕。比能的勢力得以強盛,控弦十餘萬騎。為害魏國邊境。每次鈔略得財物,比能都公開透明地均平分配,所以得部眾死力,各部大人都敬畏之。實力強大後比能繼續部落統一戰爭,並屢次挫敗魏國幹涉,大敗魏軍,嚴重威脅魏國北方,於是威行諸部落,建立起強大的鮮卑族政權。深感威脅的魏國派刺客韓龍將其刺殺,其政權立刻崩潰,鮮卑民族再次陷入混戰。
步度根,鮮卑單於之一,魁頭之弟。生年不詳,卒於魏青龍元年。
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左右,鮮卑單於檀石槐死,其子和連繼立,和連既無才力,性又貪淫,斷法不平,人眾叛者居半。靈帝末年,和連在鈔略北地郡時被人射死。其子騫曼年小,兄子魁頭代立。後蹇曼長大,與魁頭爭國,部眾離散。魁頭死,弟步度根立,是時代郡以西的鮮卑都已叛離,代郡以東的中東部鮮卑也分裂為三個勢力集團,其大人一為步度根,其部眾分布在並州的太原、雁門等地;二為軻比能,其部眾分布在幽州的代郡、上穀等地;三為東部鮮卑素利、彌加、闕機,部眾分布在幽州的遼西、右北平、漁陽塞外。
三個勢力中,步度根是比較親魏的。步度根的中兄扶羅韓亦別擁眾數萬為大人。建安中,曹操定幽州,步度根與軻比能等通過烏桓校尉閻柔上貢獻。後代郡烏桓能臣氐等叛漢,求屬扶羅韓。扶羅韓將萬餘騎迎之。到桑乾,氐等以為扶羅韓部威禁寬緩,不如屬軻比能,又造人呼軻比能。軻比能即將萬餘騎到,於盟誓會上殺扶羅韓,扶羅韓子泄歸泥及部眾悉歸屬比能。步度根從此怨軻比能。魏文帝代漢,田豫為烏桓校尉,並持節護鮮卑,屯昌平。步度根數與軻比能相攻擊。步度根部眾稍弱,將其眾萬餘落保太原、雁門郡。步度根使人招呼泄歸泥曰:“汝父為軻比能所殺,不念報仇,反屬怨家。今雖厚待汝,是欲殺汝計也。不如還我,我與汝是骨肉至親,豈與仇等?”由是泄歸泥將其部落逃歸步度根。步度根一心為魏守邊,不為邊害。至魏明帝青龍元年(233年),軻比能誘使步度根與己和親,然後寇鈔並州,殺略吏民。時任並州刺史的畢軌主動出擊,大敗於樓煩,部將蘇尚、董弼戰死。魏明帝遣驍騎將軍秦朗征之,軻比能敗走漠北,泄歸泥將其部眾降,拜歸義王,居並州如故。步度根為軻比能所殺。
但是由於東方劍的來臨,本來就不和睦而且相互爭鬥的冤家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聯合了起來。雖說他們聯合起來但是也隻是貌和心不和,一旦他們沒有了共同的目標二人很快就會自己爭鬥起來。
賈詡道:“根據我們的情報,檀石魁的後人步度跟因為軻比能沒有及時的救援鮮卑王庭,對他是怨念早生,早就不服軻比能的號令,但是他們董卓使者的遊說之下,還是決定摒棄前嫌,聯手與我們為敵,而且董卓軍也會和匈奴兵出兵朔方,分散我們的實力。”
東方劍道:“我就知道這裏麵有董卓的影子,不用猜能夠想出這樣計策的隻能是李儒了。”
東方劍道:“傳令趙雲的龍騰衛軍、關羽的鷹揚衛軍、張繡的天雄衛軍立即趕赴蒙古與張遼彙合,令周瑜立即前往統帥三軍。”
接著道:“令呂布、太史慈、黃忠、張奐出兵朔方,以呂布為將統帥三軍攻擊漢中,公達為軍師。令張飛、張頜、藏霸、顏良、文醜、高順立即整軍出兵前往函穀關,以魯肅為帥,誌才為軍師,現在我要三線作戰,命令各部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各自的使命,不得有誤。”
眾人都被東方劍的命令嚇壞了,一口氣將自己手下的所有部隊全部放出去了,領地內留下來的隻是一些預備役的守備部隊,一旦有人來襲那可就真的來不及了。
眾人還想進行勸解,東方劍攔住他們道:“我知道你們的意思,但是這一步我必須走,而且我相信前線的將士能夠明白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