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龍行南荒 第135章 息壤之境(1 / 2)

第五卷:龍南行荒

親們,520快活!

…………

滄海一空,但息壤竟隻生長了一百丈。他不得不重新運轉滄溟真經,以吸納靈湖中無量的靈氣,充實魂鼎。

隨著雲層翻滾,真氣凝結成雨,降落而下,滄海再度泛波。

秦風不能一心二用,或運轉滄溟真經以充實滄海,或運轉太陰真解,以滄海水凝結息壤。此消彼長,周而複始,也不知過了多少時日,秦風在海底看到那座息壤已經生長成為一座高山,千丈之高,挺立出滄海十餘丈。

千重大浪打來,瞬間就淹沒了息壤之島。等潮水褪去後,島再次露出海麵,方圓不過數丈。

這座息壤之島雖隻露出海麵微不足道的一點,可它卻挺立著千丈高的偉岸之軀,雄踞海底。一點點的神華在島尖流瀉而下,如千道神瀑般壯觀。

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靈湖底曆經了多少個日夜,而靈湖中的靈氣近乎無窮無盡,竟沒有絲毫減少,仍然汪洋恣意。隻是他端坐於湖底,滿臉亂須,長發垂肩,形如野人一般。隻有兩顆眸子偶然一睜,如一汪星辰海,神光瀲瀲。

秦風的靈覺觀望著魂鼎內的世界,雲霧遮天,滄海起伏,那息壤之島十丈方圓,有如滄海一粟,渺小得微不足道。

“看來,我還得苦練。這小島太小了,要生長出一株魂樹,頗為不易。”秦風暗道。這株魂樹堪稱魂藏秘境的精華,日後將誕結道果,成長元神,斷不可讓它在這片大海中受半點委屈。

在秦風的苦修下,萬裏之遙的滄海幹了又枯,枯了又幹。一座座的息壤之峰從海底聳立起來,百丈,千丈,冒出海麵,形成一脈脈的群峰。當一座百裏方圓的海島成形時,秦風終於滿意了。

他的靈覺按落雲頭,降落在這片島上。潮濕的息壤閃爍著如星辰般的光彩,點點碎芒在趾縫間流溢,恍如夢幻,踩在上麵如行雲端。

掬起一捧息壤神土,竟覺有千鈞之重。每一粒息壤都是真正的生命精元和真氣凝結而成,蘊藏著不可思議的偉力。他伸指一挑,幾縷細沙就在他靈覺的指掌間升騰起,化為一頭鱗甲錚然的大龍,咆哮直指雲空。

“突破了息壤境界,下一步就要進窺靈種境界了。在這片息壤中種下靈種……”秦風喃喃道。

可是如何種靈種呢?太陰真解魂藏篇倒是有誕結靈種的記載和闡述。但就如烏鳴真人所言,唯有種下靈種,方能算是修行。而靈種乃是蘊結天地大道,藏諸於已道的一種靈悟,非運轉滄溟真經,凝結息壤就可以達成。

烏鳴真人就曾在息壤之境與靈種之境,這兩種境界之間徘徊了數十年,終難得度。後來在他幾近放棄的時候,卻感悟了天地之道,而在體內種下了自己的道,方才真正踏上修行之路。

這種自己的道,要靠自己的靈悟,而太陰真解魂藏篇,乃至世間任何一篇古經,都不可能記載著種下靈種的方法。

太陰真解魂藏篇中,對於靈種之誕,有著獨特的闡述。

如果說修行可比於書法,或有古篆,狂草,隸書,行書,不一而足。這世間的古經秘術,可教人如何寫字,如何練習古篆,狂草,隸書,行書,甚至是帶有前人濃重風格的柳肥顏瘦,徽宗瘦金,都可依樣畫葫蘆。但是,你自己最終要成就一方大家,終要走出自己的風格來。

如握毫端,下筆有千意,然而決定要書寫哪一個字,唯有端毫者方能決定,非世間任何古經秘術所能教授。

“解悟天地之道,種下自己的道,方為靈種!”

秦風默念著這一句古經,心中仍是一片迷惘。“我現在才進窺魂藏秘境第一層,我能有什麼自己的道?我自己的道是什麼?”

他雖然已有了巨大跨越,但麵臨著誕結靈種的困境,反而陷入了更大的迷惘中。靈覺像一尊行走於天地間的神,失落了家園,或在雲海上飄行,或沉浮於海上,或在息壤之島上安坐,仰望著雲生雲滅,苦思著自己的道。

那支天劍啟示錄所化的殘碑,像一方天碑擎立於滄海上空,雲端之上,任風雨明晦,滄海枯滿,它隻萬古寂然。

秦風心中一動,看到這天劍啟示錄,便想起了自己所來的地球。到這個大羅浮世界已二年多了,可是自己仍隻在魂藏秘境徘徊!想想烏鳴真人在衰朽殘年方才種下自己的道,莫非自己也要重蹈他路?

那座神秘的火星陵墓中,有天意傳承,允諾自己,二十年後,許歸凡塵。可是在二十年後,真的可以再回到地球嗎?

妹妹現在是否安康?有範小萱的照顧,她必會無恙。秦風心頭浮泛起範小萱的身影來,幹練而美麗,不輸男人。他一念及此,嘴角悄然多了一絲微笑。如果真有機會重返地球,見到妹妹和範小萱,卻不知道是什麼樣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