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到母親背上後,它們必須保持整體的穩定和平衡,而且必須伸出步足始終和鄰居的步足勾在一起。從現實來看,對它們來說完全的靜止是根本不存在的。
可是,生理理論裏告訴我們:任何物質的活動都需要消耗能量,從一般情況來說,動物和工廠裏的機器一樣,一方麵它需要恢複消耗的體力,另一方麵還要保持可以轉化為動力的熱量。
下麵為了說明以上這個問題,我們用火車頭的例子來說明。假設動物就是火車頭,在工作中,鋼鐵動物火車頭的活塞、傳動杆、輪子和傳熱管,都會不同程度地受到磨損,需要我們經常使它們保持良好的狀態。我們的鑄鐵工人和冷硬工人就是能將它們修複,通過某種方式為它提供融入整體,並成為整體中一部分的“可塑性食品”。
就算是它剛剛從製造車間裏出來,也沒有自動力,為了讓它正常運轉起來,必須依靠司爐給它提供能量,也就是在爐膛裏添加幾鏟煤,讓它燃燒起來。煤燃燒產生熱能,因而帶動機器轉動。
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動物也是一樣的。首先卵提供產生新生兒的物質,然後生物體依靠可塑性食品這生物鑄造工長大到一定的程度,在它被磨損的時候就幫它修複。在同一個時間內,司爐也在不停地工作。在機體當中,燃料這種能源隻是臨時停留,到達體內,燒光釋放出能量,並由此熱量轉化為動力。生命就是一個能燃燒的火爐,動物機器依靠燃燒食物來發熱,從而產生動能,使動物能夠活動、前進、衝刺、跳躍、遊泳和飛翔,而且采用各種方法使機車設備運行。
我們現在再來看看小狼蛛吧,我們會發現,它們從出生到離開監護者這段時間,根本沒有長大。看見小狼蛛出生的時候有多大,在七個月後,它還是多大,體型大小沒有變化。卵為它們提供了構成肌肉和骨骼所必要的物質,這個時候,因為物質消耗得非常少,甚至可以說為零,在這種情況下,隻要小動物沒有長大,多餘的可塑性物質就沒有什麼用處,這樣,持續的節製飲食並不是困難的事。可是,它們仍舊需要有能轉化為能量的食物,原因是在必要的情況下,狼蛛還需要運動,而且是很活躍的。這個時候我不禁要問:當動物根本不吃任何東西的時候,能夠轉化成動力的熱能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
大家都認為,沒有生命的機器不光是物質,原因是人已經給機器注入了自己的一部分生命。所以說消耗煤的鋼鐵動物,事實上就像在啃食積蓄太陽能的古老的喬木狀蕨蔟葉動物一樣。
沒有生命的機器是這樣的,那由血肉和骨骼組成的動物也和沒有生命的機器一樣。它們互相殘殺,或是從植物身上獲取養分。它們一直依靠儲存幹草、水果、種子和其他食物中的太陽能來激發活力。太陽是世界的生命的源泉,太陽是至高無上的能量提供者。
我們都知道,幹電池能強行給蓄電池充電,那太陽能是否也能和幹電池一樣,直接進入動物體內變為動能,而不需要動物經過肮髒的曲折的腸道,對中介物質食物進行加工而獲得能量呢?我們人類吃葡萄和其他的水果,歸根結底都是為了獲得太陽能,那麼,我們為什麼不直接依靠太陽能來維持生命呢?一個大膽的革命—化學科學讓我們可以合成食物,工廠代替了農場。假設物理科學也來參與的話,那它將可塑性物質扔進轉爐加工,因而得到能量物質,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種物質不再是有形的了,而是一種純粹的原來的物質。物理科學憑借精密的儀器,可以為我們輸進太陽能,從而補充在運動中耗費的能量。到了那個時候,我們是不是就不需要像以前那樣,艱難地憑借腸胃的幫助來獲得能量呢?天啊!真的難以想象,那是把陽光當做飯吃的世界,應該是多麼神奇的世界啊!
是夢想,還是對未來世界的預測?對於這個問題實現的可能性,是人類科學家研究的最高深的課題之一,不是我們研究的問題。不過,我們還是看看小狼蛛是怎麼做的吧。
在母親背上的七個月裏,它們什麼食物也沒有吃過,並且在運動中消耗能量。這是因為在白天太陽最好的時候,母親就把卵袋放在太陽下晾曬。其實這是母親給小狼蛛補充肌肉的能量,這樣小狼蛛就可以直接靠光和熱恢複體力,這個動作從卵袋還掛在母親腹部末端的時候就開始了。母親在曬卵袋的時候,小球被它的兩隻後足托出洞口,目的是使它得到充分的陽光。這日光浴喚醒了生命的萌芽,直到現在,還在繼續維持幼嫩的新生兒的活力。
在天氣晴朗的時候,每天雌狼蛛都會從洞穴下麵背著孩子爬上來,然後在洞口邊趴著,一曬就是幾個小時。這個時候,小狼蛛就會打哈欠和伸懶腰。它們得到了充足的熱量,儲存足夠的動能,變得活力四射。
小狼蛛待著一動不動,可是這個時候我隻要對著它們吹一口氣,它們便會站立不穩,左右搖晃,這相對於它們來說,就好像吹了一陣狂風,它們一旦被吹散,就馬上聚攏。這就可以說明這個小動物雖然沒有消耗食物,可是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是能夠運動的。在每天天暗下來的時候,母親才會把吸飽了陽光的孩子帶回洞穴裏,現在,陽光餐廳的能量宴席到此結束了。就算是在冬天,隻要天氣晴朗,它們同樣會每天出來,一直到小狼蛛能夠獨立自主,自己能夠開始吃飯,才會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