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管那些母親們了,現在來說說孩子們的情況吧。這些小狼蛛剛剛獲得自由,就匆匆忙忙地向高處爬去,這讓人感到很奇怪。地麵上的矮草叢本來是這些狼蛛要生活的環境,當然,最後它們還要長期在井裏定居,現在居然對雜技表現得很熱心。它們現在居住在高地,而以後它們會進入低窪地的。
它們首先需要的是,蹬得高些,再高些。我給它們提供的 3 米長竿,遠沒有達到它們攀登的極限,雖然那些竹竿粗糙且利於攀登。那些攀登者在到達頂端後,用足試探著高度,比比劃劃的,像是想要抓住更高的細枝。我應該把條件準備得更充分些, 再開始新的實驗。納博訥狼蛛比其他蜘蛛更加讓人感興趣的方麵,就是對爬高的熱愛,原因是它們有住在地下的習慣。可是依據小蜘蛛分開時的現象來說,並沒什麼驚人的地方出現在狼蛛身上,原因是小狼蛛組成不同的小組,依次離開的,而不是在同一時間集體遷移的。
冠冕蛛的分離景象蔚為壯觀。有 3 個白色的十字架鑲嵌在冠冕蛛的背上,它和狼蛛不同,它並不長壽,它在 11 月初產卵,死於初寒時節。在初春時,它從卵袋裏孵化出來,在下一個春季之前就會死去。
它的蓄卵袋一點兒也不精美,是和彩帶蛛和絲蛛沒辦法相比的,那不是優美的氣球形狀,也沒有防水的絲綢外套;沒有紅色煙霧狀的羽絨被,也沒有蓄卵的小桶,基座是星形的拋物麵,它沒有選用厚實的布料和多層外套的樣式。
一個白色的小絲球就是冠冕蛛的作品,新生兒不費什麼力氣就能從編織得很稀的小絲球中鑽出來,它的母親在那時已經死去了,所以它並不指望母親的幫助;即使是開裂小球的方法,它們也不需要。普通李子幹的大小就和它的卵袋差不多。
冠冕蛛的製袋方法其實很容易推測出,這從袋子的結構就可以看出來。這和前一章裏介紹的狼蛛在大罐子裏編織的方法一樣,幾根拉在周圍的物體上的絲支撐著冠冕蛛,一個淺淺的厚茶杯托被最先織了出來,它以後也不需要進行修改了。我們可以想象得出它的操作方法,織工有節奏地上下晃動腹部末端,移動的速度很緩慢,莫列頓呢上每次都會粘上一根絲。
冠冕蛛把卵排在很厚的茶杯托裏,直到排空為止。濕乎乎的粘在一起的卵,在托盤中間放置著。粘在一起的橘黃色的卵,像一個球體。
與下麵底托外觀一樣的帽子被紡織器織了出來,戴在了卵球上。這樣,兩個半圓的織物就合成了一個球體,很完美。
彩帶蛛和絲蛛最擅長的是運用防水布,高處是它們放卵的地方,在嚴寒的冬天裏,卵在沒有遮擋物的荊棘上完全依靠厚袋子的保護,也不怕雨水的侵襲。冠冕蛛的巢是需要隱蔽的,因為它的巢隻被一層沒有防水功能的外套罩著。冠冕蛛的屋頂是選碎石堆裏較大的石頭做成的,在冬眠的蝸牛旁放置著它的小球。
那些在冬天不落葉、高一些的茂密的荊棘叢,在更多的時候成為它的選擇。在沒有更好選擇的情況下,一塊草皮也是可以的。無論隱蔽所是什麼,接近地麵的地方總是放著它的卵袋,被細樹枝隱藏在中間。
冠冕蛛選擇的場地,隻有屋頂的大石頭符合衛生標準,意識到這點的冠冕蛛,也會給石頭下的卵袋蓋上一層茅草作為補救措施。卵寄居的茅屋是由沾著絲的成束幹枯的禾本科植物建成的。我很幸運地找到了兩個冠冕蛛的巢,它們在荒石園外小路旁的一簇薰衣草下麵。我本來就打算找兩個蛛巢來研究冠冕蛛的遷徙,現在正好找到了。
我準備了兩根纏滿荊棘束的竹竿,這兩根竹竿每根都有 5 米長。
其中一根被我緊挨著蛛巢豎在了薰衣草叢中,我除掉竹竿周圍的一些草,怕被風吹來的絲被周圍茂密的植物鉤住,致使這些遷移者不走我準備好的路線。另一根竹竿被我孤立地豎在荒石園中間,周圍的草離它都有幾步遠,隨後,我在這根竹竿的底部照原樣固定裹著薰衣草的第二個冠冕蛛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