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輕易地觸動這件衣服,稍不留神它就會碎裂、熔化,甚至會燒掉,然後在紙上留下半透明的痕跡。從這些我們可知,它就像是一種蜂蠟。我要想辦法得到這種蠟,我不能從蠟衣蟲身上一塊塊地揭下來。我把抓來的蠟衣蟲放入燒開的水中,一下子蠟衣就熔化成一種油狀液體浮在水麵上,被揭去外衣的蠟衣蟲慢慢地沉入了水底。慢慢冷卻後,水麵上就被一層薄薄的油脂覆蓋,最終凝結成美麗的黃色琥珀。

怎麼會是黃色呢?蠟衣最初近乎乳白色,熔化後怎麼就成了樹脂的黃色呢?究其原因,其顏色變化隻能與分子排列有關係。

怎麼將蠟變白呢?在蜂蠟變白的過程中,製蠟工們先是把蠟熔化,立馬倒入涼水中,它就變成了極薄的蠟紙,最後蠟紙放到篩子裏在太陽底下曝曬,這一連串的動作要重複數次,隻有一點一點地改變分子的結構,蠟才能變白。而蠟衣蟲在漂白技藝上要比人類高明得多啊 !

蠟衣蟲能一次性地將蠟由黃色變成無可比擬的白色,它無須反複地熔化和長時間的太陽曝曬。它用溫柔且快速的手段取代了我們手工作業中所采取的拙劣的方式,同樣完美地完成了任務。

類似於蜂蠟,蠟衣蟲身上的蠟並非取自別處,而是自產的,是由皮下滲漏出來的。蠟衣蟲身上有著曲折的燈芯紋以及有規則的細紋,再加上它漂亮的凹槽,從毛孔裏流出來的蠟就可以借助這些自然成形,無須外力的作用,好比小鳥的羽毛外衣。在身體內部結構的影響下,自然生成,不用人為作用。

剛由母體孵化的蠟衣蟲是棕色的,而且渾身上下都是光禿禿的。失去了母親的庇護,它們將要爬上大戟樹去生存,就要尋求到第一口樹汁,就在這時,它的身上布滿了白點兒,上衣的影子便顯現出來了,慢慢地白點兒愈來愈多,最後成了燈芯的形狀。真正要離開母親的時候,小蠟衣蟲就穿得和成年蟲一模一樣了。

蠟液要不斷地滲漏出來,這白長衫也在日趨擴大,就要盡善盡美了。我曾經殘忍地將一隻蠟衣蟲的外衣剝掉,還好,它還能再穿上美麗的新衣。為了證明我的猜測,我還專門做了個實驗,我刺破蠟衣蟲的外衣,畫筆一揮就脫掉了它的外衣,可憐的蠟衣蟲露出了棕色的皮膚,然後把它放到一根大戟枝上。兩星期過去了,它又穿上了美麗的外衣,看起來有些不夠寬鬆,但還算得體,而本來用做加大最初那件外衣的蠟卻被用來做了另一件衣裳。蠟衣蟲將身長加長了原來的兩倍又有什麼益處呢?那可不是為了簡單的裝飾啊!4 月間,我抑製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把那裝飾物剝了下來,原來裏麵是凹陷的,填充了漂亮的棉花,比所有的羽絨都要白,都要輕柔。同時一些卵形珍珠也散落在這條高級羽絨被中間,顏色各異,有白色的,也有棕色的,原來這些就是卵。卵的中間夾雜著一些不安分的幼仔,因為蠟衣不同,其形態各異,有赤身裸體的,也有不同程度地披著白點兒的。

我們要關注一下那懶散地在大戟樹上閑逛的蠟衣蟲了。我觀察到,要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才會有一個衣著得體的孩子鑽出棉袋;一下子奔跑過來,停歇在母親的身旁之後就將喙敲入樹皮裏,吮吸汁液,看樣子不吸幹它是不會罷休的。於是,天天都能見到小東西們從棉袋鑽出,連續幾個月都是這種情況。

隻是這樣人們會誤以為蠟衣蟲是胎生動物,在任何地方都能生產穿著衣服的小生命。事實並非如此,在填滿棉花的袋子裏,我剛剛就發現了一些卵和孵化出來的幼蟲;再說,我們可以很容易見證蠟衣蟲產卵和孵化的過程。

我把幾隻蠟衣蟲的尾袋摘掉,然後將它們放入一個裝置一根大戟枝的玻璃管裏,這時,它們的尾部是裸露的,再也包不住什麼秘密。我便能清晰地發現它的尾部的那一小撮白色黴點,那便是屁股後麵溢出來的蠟,不是燈芯狀,卻是極細的絲,於是我就明白了袋子裏的絨棉應該是這樣成形的。很快,軟綿綿的細絲又產了一個卵,和我從育兒箱裏弄來的那個沒有什麼兩樣。

根據推斷,我就能大致估算整整一窩卵的數量。在裝著食物的玻璃管裏有兩隻蠟衣蟲,當然,它們已經被摘掉了尾袋。我一邊細心觀察,一邊記錄,它們在 13 天的時間裏共產出了 30 個卵,大概每隻產15 個,那就相當於一天產一個。我們知道,蠟衣蟲的產卵期比較長,大致要持續 5 個月的時間,那麼在整個產卵期內,一隻母蠟衣蟲總共能產出 200 個左右的卵。

通過觀察卵由白色變成淺棕色這一變化過程,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卵的孵化需要三四星期的時間。剛孵出的小蠟衣蟲體色是棕紅色,身體滑溜溜的,好像小蜘蛛。那對長長的觸角便是它的兩條腿,很快,它們背上就有了四條白色細燈芯絨,條絨縱向生長,絨和絨之間都有很大的空隙,這就是它們蠟製外衣的雛形。

蠟衣蟲的產卵期較長,大概要經曆 5 個月的時間,然而孵化速度卻快得驚人。透過由不斷分泌的蠟絲而成的絨被,我們終於揭開了謎團。

原來它的那個袋子就好比倉庫,產下卵後,要在那裏存留好幾個月。這樣,育兒袋裏就會出現不同顏色和不同情態的卵了,裏麵的卵有白色的,也有棕紅色的;有的卵赤裸裸,也有的已披上單薄的外衣。

小蠟衣蟲在袋子裏的軟軟棉絮中得以孵化出來,逐漸成長,在嚴寒來臨之前,它們要穿上蠟製的外衣。起初,母親會帶領幼蟲緩慢地穿梭於大戟樹的枝丫間,它們緊隨母親,不會跑丟。孩子們真正成熟起來了,它們能應對外圍的環境時,就會分散到附近去生存。當然,育兒室的門是永遠為它們敞開的,隻要將門口的棉絮稍微挪開一些,就可以自由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