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低碳生活——迫在眉睫(3)(1 / 3)

進入21世紀以來,地球“上火”引起的極端天氣事件,其烈度、頻度和廣度每天都在刷新曆史紀錄,讓過去那些相對穩定的氣候變遷顯得平淡失色。印度和南歐創紀錄的熱浪,斯裏蘭卡和中國的嚴重水災,希臘、澳大利亞與美國加州恐怖的森林和草原大火,美國頻頻發生的龍卷風,中國和非洲持續多年的大麵積幹旱,各地越來越多的暖冬天氣,每個事件前麵都被媒體加上了“史無前例”這樣的定語。

據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監測,2009年,在從6月27日到7月26日的一個月裏,全國有21個省市區152個站點日最高氣溫達到極端高溫事件標準,17個省區71個站點日降水量達到極端強降水事件標準。與2008年相比,兩種極端事件均有出現地點多、範圍廣、超曆史極值的記錄多等特點。這些枯燥的數據,再清楚不過地揭示出了氣候惡化的程度和速度。世界氣象組織警告,如果不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地球升溫將使劇烈天氣現象造成的傷亡同步攀升,人類生活環境將麵臨一個“巨大的浩劫”,與之相比,目前困擾我們的這些極端天氣事件不過是小巫見大巫。

氣候變化:蝴蝶效應

氣象學家洛倫茲1963年提出來的“蝴蝶效應”,今天人們已經耳熟能詳了:一隻南美洲亞馬遜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後的美國得克薩斯州引起一場龍卷風。在混沌學中,“蝴蝶效應”是解釋複雜現象的一個經典模型。地球上的萬事萬物之間都是彼此相互含攝勾連和相互映射滲透的,其間的因果關係往往都具有非線性特征,各種因素往往會自我增強並相互強化,因此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往往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對於“蝴蝶效應”,也許我們更熟悉的還是一個中國化的表述方式:失之毫厘,謬以千裏。

氣候變化是自然界在人類時代的第一個全球規模的大事件,讓這個巨型事件的劇情變得錯綜複雜的,正是推動全球變暖的各個因素的自我強化和相互增強作用。下麵,我們可以看看最明顯的幾個例子。

在青藏高原至關重要的三江源地區,永久凍土層的融化還會帶來另外一個恐怖的長期後果。堅硬致密的永久凍土層對於地表水就像岩石圈一樣起著保護作用,從而維持了地表的水量平衡,永久凍土層融化會使地表水失去依托滲漏到地下,不但直接影響發源於此的江河徑流,也使當地的地表一步步沙漠化。文成公主入藏時還碧波萬頃、水草豐美的黃河源頭鄂陵湖和紮陵湖,今天已經基本幹涸見底;長江源頭的青海當曲和瑪曲,當地的草原也已經大片沙化。這反過來又會加速當地凍土層的消融,並導致鎖在凍土下麵的甲烷向大氣層的碳排放,從而形成一個很難打破的惡性循環。

在南極和北極地區,冰川融化的啟動也是這樣一個不斷自我強化和相互增強的非線性進程。南極洲50%的海岸都是冰架,一旦冰架倒塌,南極大陸融化的冰就會失去冰架的阻擋,一步步滑進海洋,引起海水上漲。地球上80%來自太陽的光和熱都是通過冰雪反射回太空的,冰架冰川減少也會使星體反照率降低,讓地球越來越熱,目前南極洲的普遍溫度已經達到了1800年以來的最高點。北極冰川的融化動因則是同中有異,在北極地區60米深的冰川水分中鹽分含量較高,表示來自大西洋溫暖的海洋環流正在加速冰川底層的融化,這將使冰川的倒塌比預期來得更快。在格陵蘭,冰川倒塌裂開的地方等於打開了一個缺口,讓內陸地區的冰塊被北大西洋溫暖洋流融化。冰川融化不但將使北極熊麵臨無妄之災,同時也將使全球漁業走向崩潰,進一步危及人類的生存。

全球變暖這個潘多拉魔盒打開後,人類從此就邁進了高度複雜和高度不確定的“蝴蝶效應”時代。我們也許還有數年的機會去挽狂瀾於既倒,也許已經無法回頭,隻能去努力減緩和適應這個狂暴難測的新世界了。

其實,低碳生活,是一種習慣;低碳生活,是一種境界;低碳生活,更是一種責任,需要你我從自身做起,從此刻做起。隻有不等待、不逃避、不觀望、不計較,低碳生活才能逐步實現。當沙塵肆虐、河床裸露、鳥兒絕跡,哭泣的隻會是我們自己,還有我們的子孫後代。減少排碳量,要求的是我們每一個人,受益的也同樣是我們自身。因為,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