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低碳”成為習慣,讓行動改變生活。“低碳”是一種新的視角,不過其內核早已為人們所熟知,從身邊瑣事做起,節約能源,循環利用,改變生活,你就在改變世界。讓我們用行動把我們的校園變得更加美麗,讓我們的祖國卸去環境汙染、破壞的重擔,讓我們生活的世界更加和諧美好。
什麼是綠色校園
“綠色校園”是指學校在實現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礎上,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導向,在全麵的日常工作中將可持續發展思想納入管理中,通過製訂環境管理製度,開展有效的環境教育活動,創設環境保護的文化氛圍,促進師生、家長和專家參與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實際行動,全麵提高師生的環境素養,共同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綠色校園不僅僅是“綠化學校”,更主張環境教育從課堂滲透擴展到全校整體性的教育和管理,鼓勵師生民主公平地共同參與學校環境教育活動,加強學校與社區的合作和聯係,在實踐參與的過程中發展麵向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知識、技能、態度、情感、價值觀和道德行為,即提高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的環境素養,落實環保行動。“綠色校園”是我國“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基本戰略的具體體現,是21世紀學校環境教育的新方法。
環境,決定著校園生活的許多色彩,當然,綠色校園不隻是環境綠化與垃圾處理問題,其涵義應更廣更深,指一種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比如,嚴肅活潑的學術氛圍,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無手機鈴聲的“綠色課堂”等。我們一致認為:環境問題已到了不能不治、不治不行的嚴重地步了,無論是站在國家民族的角度還是人類生存的角度,我們都應重視環境問題。創建綠色校園,不僅隻是要有優美的硬件環境,更應該提高我們自身的修養和素質,這也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人人都是護綠天使,我們要用綠色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周圍的人。我們倡議:保護校園環境,共建綠色校園。
學校首先是一個傳播文化的特定的學習場所,是學生獲得知識、價值觀,行為養成的重要場所,承擔著正規環境教育的基本功能。學生在學校中的生活約占學生每天生活的三分之一,校園環境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因此通過校園的環境、生活和管理體係傳遞可持續發展思想尤顯重要。
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同學在校園裏的各個角落撿拾果皮紙屑;用自己的雙手去保護校園環境的優美。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仍然有人亂丟紙屑、食品袋廢棄物;仍然有人在草坪上肆意踐踏學校的綠化帶,在學校綠化帶中不時發現有深深的腳印、有的地方甚至走成了小道。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學校也被看做是一個環境問題的製造者,它無時無刻不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有必要對學校進行環境管理和規劃,以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學校環境管理活動本身也是師生參與環境保護實踐機會和進行環境教育的資源,有著特定的教育意義。學生可以通過了解校園環境問題的產生和改善,學習環境和社會知識,理解人與環境的關係,參與校園環境的改善,提高環境素養。
慘痛的生態教訓,已經引起世界各國和全人類的重視,國際奧委會評估團視察申奧城市,就把生態環境改善列為其中重要的內容。我國高度重視環保工作台,先後出台了許多保護環境的政策和法規,開展了許多保護環境的工作和活動。
我國同時也非常重視保護環境的教育,“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就是其中重要的內容之一,我國的校園環境保護和綠化工作已取得豐碩的成果。
低碳校園行
什麼是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對大氣的汙染,減緩生態惡化。要做到這些,主要是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
“低碳”,近期得到的更多的解釋是: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相信大家對於“溫室效應、全球變暖”這兩個詞一定不陌生。營造一個低碳的生活環境,不僅是為了我們自己,更是為了造福後代。低碳減排,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
減碳是每個人的責任。對我們來說,生活方式描繪了每個人的“碳足跡”,低碳生活就是簡約的生活方式。
一、怎樣用電
1.樹立節電意識,增強節電責任感:愛護學校的電力設施,保證學校正常供電;
2.嚴禁私自接線裝燈,安插座:不得使用電爐、電熱器等大功力電器,校內路燈要有門衛管理,及時開燈和關燈;
3.杜絕校內長明燈,做到人走燈滅:不開無人燈、無人吊扇、無人空調等,堅持開窗通風,盡量少啟動吊扇;
4.每個學生宿舍每月限定一定的用電量,當用電超過額定數量後,自動斷電,需刷卡後買電。
二、回收篇
1.可回收垃圾包括紙、織物、橡膠、塑料、金屬、玻璃等;
2.不可回收垃圾包括廚餘物、果皮、花草、灰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