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政治家,他每天都要親自處理來自各地的大量奏章,完不成規定的數量,是絕地不能休息的。但他又剛愎自用,濫用刑罰,大臣們都因為害怕獲罪,而不敢指出他的過失。統一六國後,他又修建了奢華的阿房宮和驪山墓,先後舉行了五次大規模的巡遊,到處刻石、求神。為了能夠長生不老,又派方士徐(即徐福)帶領童男女數千人去東海求藥等,這都極大地耗費了人力、物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難。公元前210年7月,秦始皇在巡遊的返回途中病逝。去世前,作書命長子扶蘇送葬,並繼嗣帝位。趙高和李斯勾結少子胡亥,偽造遺詔賜死扶蘇,立胡亥為太子。秦二世胡亥即位後,更加變本加厲地剝、壓迫人民,激化了社會矛盾,在二世三年(前209)激起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不久,秦朝滅亡。
隋文帝
隋文帝,原名楊堅,他是隋朝的開國皇帝,成功地統一了分裂數百的中國。自從那時起,中國後世的封建社會大多數保持了他所建立的一些政治統一,因而基本上屬於世界強國家之一。政治統一帶來了中國大部分人口少受戰爭帶來的災難。
在他之前的一位皇帝——秦始皇在公元前3世紀統一了中國。秦朝子他去世後不久就被推翻了,很快就被漢朝所取代,漢朝的統治時間為從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其中從公元8年到公元25年間中國由王莽建立的“新”政權統治)。漢朝滅亡後,中國又經曆了一個長期四分五裂的局麵,這段時期大體上和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的黑暗時代相似。
楊堅出生在我國北方一個有權勢的家庭,他14歲時就曾經接受過軍事任務並首次立下軍任狀。楊堅才幹卓越,一直輔佐保衛著北方周朝。他輔佐君主控製了我國當時北方大部分地區,得到了嘉獎。573年楊堅的女兒做了皇太子妃。五年後,皇帝駕崩,皇太子患有精神病。繼之發生了一場皇位的爭奪戰,楊堅力克群臣,獲得了最終的勝利。581年他40歲時,成為公認的新皇帝。但是他沒有滿足偏於一隅,而想要統一中國。589年楊堅終於統一中國。
隋文帝在位期間為了能統一全國而建立了一個廣闊的新都城。為了能夠連通我國兩條最大的河流——流長江和黃河,而建造了大運河,這條運河直到他兒子楊廣即位之後才得以技工,為我國南北統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隋文帝最突出的改革之一就是他實行了科舉考試選拔官吏的製度。以後的分揀統治者,大多采用了這種製度。這種製度也不斷地把國內各個階層才華出眾的人才選送到政府機構,為政府機構提供了大批得力的行政官吏。再此之前的漢朝曾最先采用這種製度,但隨著漢朝的滅亡長,很長期一段時期官吏都是世襲的。
隋文帝實行了“避嫌製”,即郡守不能到他所在的出生地任職。這樣就有效地預防了一些官員任人唯親的現象,同時也可以防止郡守發展的勢力過大而聚眾鬧事。
雖然隋文帝在必要時行動果斷,但平日裏做事總是小心謹慎。他日常也非常節儉、反對鋪張浪費,盡量減輕臣民的稅賦負擔。
隋文帝取得的成就不比其他的君主或是征服者小,但是似乎缺少了其他人的那樣自信心,做事總是思前想後。604年隋文帝駕崩,時年63歲,他的次子繼承了皇位。
新皇帝的作風與他恰恰相反,倒行逆施,百姓深受其苦,最終全國各地都爆發了反對統治的叛亂。他在618年被殺害,他一死隋朝也就隨之土崩瓦解了。但我國的曆史也不會隨之而結束。很快唐朝就取而代之了,唐朝從618年統治到907年。唐朝是我國曆史上最鼎盛的時期。
成吉思汗
蒙古偉大的領袖成吉思汗大約出生於1162年。他的父親當時是一位小酋長,他為兒子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鐵木真。鐵木真9歲時,父親就被敵對部落殺害了。從此他們的生活據一直掙紮在危難和貧困的邊緣。可這隻是個不幸的開始,在鐵木真的境遇好轉之前,他的遭遇非常惡劣。在年輕時,一次敵對不妥的偷襲中他被俘虜了。敵人害怕他逃走,而在他的脖子上套上枷鎖。但鐵木真卻沒有就此埋沒,而是在一片原始荒涼的國土上,由一個無依無靠的囚犯一躍成為世界曆史上的赫赫有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