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他爸,什麼時候給孩子穿衣服呢?”
“穿衣服?”鐵匠吼道,“你看我滿頭大汗,孩子還要穿衣服嗎?等我打好了鐵,感覺身上冷的時候,就會給孩子穿衣服的!”
害人終害己
很久以前,有個長得十分英俊的年輕盜賊來到一戶農家開始行竊,恰巧這家隻有一個年輕的小媳婦守門。這個媳婦看見強盜長得如此英俊,就拿一把長刀給那個強盜,要他把自己的丈夫殺死。強盜殺死她的丈夫後,她就和強盜結了婚。
一天,她和強盜去趕集,買了一些肉,預備到河邊煮著吃。可是到了河邊後,媳婦看見河裏有魚,就把肉放到岸上,又去河裏捉魚,但魚又沒有捉到,於是又去拿肉。當她去拿肉時,肉又被狗銜跑了。結果,肉也沒吃到,魚也沒捉到。
強盜見了,非常生氣,就說:“你這個三心二意、不專一的人,既然你能讓我把你丈夫殺死,那麼我也難免有個壞下場。”說著,強盜舉起長刀結束了小媳婦的生命。
捉馬鹿
馬鹿是山林中行動敏捷的動物,它警惕性高,奔跑速度快,所以很難捉到。
每年都有很多的人為了捕捉到肥壯的馬鹿,不辭辛勞地進山狩獵,但是,多半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山腳下的村子裏住著兩兄弟,老大老成持重,老二性情暴躁,常常嫌哥哥做事慢條斯理。
一天,大哥告訴二弟,他要進山去捉馬鹿,讓二弟好好看家。
二弟心裏不痛快,說:
“為什麼不帶我一塊兒去呢?多一個人也多一個幫手呀。”
哥哥說:
“不行,你毛手毛腳的,捉不成馬鹿,倒添麻煩。”
弟弟心裏不服:
“有什麼了不起的,我去捉一隻來讓你看看,省得你總以為我幹不了什麼事。”
哥哥進山了,弟弟隨後也進山了。哥哥進山後,先找了些山林裏邊生活的山民,向他們打聽馬鹿的生活規律、習性。
聽了山民們的介紹,哥哥心裏有了底,根據馬鹿的生活習慣,製定了捕捉馬鹿的具體計劃,並集結了一些小夥子,大家帶上捕鹿的工具,一塊兒進山去了。
他們守候在馬鹿經常出沒的地方,布下了天羅地網,隻等一聲號令,便可萬箭齊發。
功夫沒白費,哥哥和同伴們捕獲了好多馬鹿。
弟弟進山後,東一榔頭、西一榔頭地到處尋覓馬鹿的影子。可是,二十幾天過去了,根本沒發現馬鹿的蹤影。他的衣服讓山林裏的樹叢刮爛了,鞋子也被山路磨破了,弄得腳都磨出血泡來了,帶的幹糧也已經吃完了,無奈,他隻好一無所獲地下山了。
當他滿懷著疲憊回到家中時,發現哥哥早就回來了,還捕到了好幾隻馬鹿。弟弟問哥哥:
“你們是怎麼捕捉到馬鹿的?”
哥哥詳細地講給他聽,這回他可真服了。
兄弟爭功
從前在大山裏住著兄弟四人,由於父母早亡,兄弟四人相依為命。白天他們一起去開荒種地,晚上一起回家做飯,喂養牲口,因為他們都非常勤勞,加上兄弟四人團結和睦,所以日子越過越紅火,年年糧食滿倉,牛羊滿圈。
有一天晚飯後,兄弟四人坐在一起談天,大哥說:“咱爹娘死得早,是我領著你們苦幹,才有今天這樣紅火的日子,這是我的功勞!”
“我的功勞。因為我努力,咱們的日子才過得這樣好!”一向隻知幹活沉默寡言的老二說。
“這是我們倆的功勞!”老三老四也不甘示弱地一齊說。
於是弟兄四人爭來論去直爭得臉紅脖子粗,可誰也不服誰,最後還是大哥提議說:“咱們都別爭啦,還是明天請教畢力師父吧!”
第二天一大早,兄弟四人就來到一個大山洞裏,向一位在這裏修行多年的老和尚師父請教。畢力格圖師父聽了他們的話,先給他們講了一個故事:
在山的那麵,住著四個動物。它們是:大象、猴子、兔子和錦雞。它們在一起相處得很好。一天,其中一個提議道:“咱們四個,比比誰的年齡最大,誰就是大哥,小弟弟都聽大哥的話。”
其它三個動物,也都點頭稱讚,可是怎樣比呢?他們誰也不知道自己幾歲了。最後,大象來到一棵大樹底下,決定用大樹來衡量誰的年齡大。
身高體壯的大象首先說:“我很小的時候,這棵樹就和我一般高。”
“我小的時候,這棵樹也和我一樣高。樹蔭剛夠我乘涼。”聰明機靈的猴子緊接著說。
兔子一聽不慌不忙地說:“我小的時候,這棵樹剛紮下根,我還啃過它的根呢。”
“這棵樹的種籽還是我用嘴銜到這裏來的呢!”錦雞最後自豪地說道。
這樣,錦雞年齡最大,是大哥,大象最小,是小弟。以後無論是外出還是幹活,弟弟們都聽哥哥的話,大家在錦雞的組織領導下,和睦相處,長期共同生活。後來他們都變成了吉祥的象征,它教人知道團結和尊重他人勞動的意義。
兄弟四人聽完畢力師父的故事,都感到非常慚愧,發誓不再爭功搶德。從此,弟兄四人又和睦相處,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