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英雄樓的一番較量,一行人在洛陽城中四處逛了逛,便如約去到大將軍府赴宴。
何進府上,各路英雄齊聚,宴會伊始。
堂上一人,濃眉長須,滿臉橫肉,頗有威儀。
堂下眾人左右兩列分坐,每人麵前皆置有酒肉若幹。堂中七八舞姬,長袖彩裙,身形窈窕。
忽而,一隊帶甲武士魚貫而入,為首一人跪倒便拜。
“大將軍,末將有要事通報!”
堂上那人便是何進了,他喝退了眾歌姬,道:“何事?”
“密報說諫議大夫劉陶、司徒陳耽於獄中被十常侍謀害了!”
那人聲如洪鍾,堂內之人皆是震驚。
何進怒道:“閹狗亂政!外方叛賊之事陛下可知?”
那人道:“依舊不知!各地告急文書雪片翻飛,可是都被十常侍按下了!”
何進道:“豈非坐等賊子勢大?十常侍安敢如此?”
那人道:“張讓假傳帝詔,封孫堅為長沙太守、劉虞為幽州牧,征討叛賊。”
何進道:“如此外方之亂可平……可十常侍安敢假傳帝詔?漢家顏麵何在!外亂雖平,內憂難堪啊!諸君有何見解?”
那隊武士徐徐退出堂內——此後的話不是他們能聽的。
左邊一人長身而起,緩緩步入堂中,左右抱拳道:“諸位俱是天下英豪,對此局勢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公達之言權當拋磚引玉了。”隻見此人麵白寸須,著青布長衫,頗有些文士風雅。
“今上受惑於十常侍,朝野渙散,病因皆在閹黨亂政。大將軍威震寰宇,如日中天。不若盡誅十常侍,還朝野清明?”
此人姓荀名攸字公達,當時四海之內頗有賢名的人物。
何進皺了皺眉頭,還未搭話,堂下右邊一人又出列道:“大將軍若是貿然誅殺十常侍,豈非師出無名?倒是免不了遭聖上猜忌。況且十常侍經營已久,根深蒂固,需得緩緩圖之……”
袁紹,也是出生名門,祖上四世三公,本人也是有些才學,說的話當然也極具分量。
何進歎了口氣道:“本初此言深得吾心,若是貿然出手,不論能否盡誅閹狗,都會遭到聖上猜忌啊。”
堂下二人聽得此言,俱是回列而坐——既然何進不能下決心搏一把,那麼這個計劃也就無疾而終了。
荀攸身旁一年長者道:“我這侄兒莽撞,大將軍莫要見怪。況且中興漢室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將軍勿憂。”此人便是荀彧。
荀氏一族是潁川大族,族內人才輩出,此二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又是叔侄關係,頗為親善。
何進道:“無妨,公達少年英才,隻是尚需曆練……”
荀攸聽得此言,麵色如常,隻是不再言語了,默默的舉杯喝了一口。
即使他心中對何進的優柔寡斷有些不忿,卻也不足為外人道。
忽而何進盯住右邊下首的淳於瓊,似乎想起了什麼。
“仲簡(淳於瓊字)!聽聞你此去回鄉省親,結交了位少年英才,又是漢室宗親。不知……是否便是身旁那人?”
淳於瓊麵色赤紅,目放精光。一日連續飲酒,此刻的他似乎已經微醺了。他抱拳一揖道:“大將軍,此人便是前日裏曾言那位賢才!”
淳於瓊身旁那人長身而起,微微頷首,抱拳道:“蜀中人劉霄,字隱真。久聞大將軍威名,麾下亦是英雄聚集。今日得以相見,實在是三生有幸!”
劉霄雖然極其不願意多說奉承之話,但是……此情此景他也別無他法。
何進哈哈大笑道:“好!果然是一表人才,瀟灑儒生。聽聞隱真乃是漢室宗親,不知有何淵源?”
劉霄心中苦笑,但麵色如常道:“中山靖王劉勝後人,已然家道中落,不提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