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爭議(1 / 2)

“荒唐!可能下一秒,可能永遠。可能永遠是什麼意思?這讓人絕望。”主任把稿子扔在桌上說。

離開穆偉家,我隨後跟呈鳳分開,馬不停蹄回到報社,把事件的經過和分析寫成深度報道。這篇報道驚動了整個報社的領導層,緊急召開了商討會。我坐在角落裏,領導們圍著會議桌依次坐下。

“大家創所欲言,說說對這篇報道的看法。”社長首先發聲。

主任有些迫不及待:“我來說兩點意見:第一,上千乘客突然消失,這太荒唐太不科學,我認為記者沒有調查清楚,道聽途說。孔子曰,子不語怪力亂神。這分明是怪力亂神。因此,在沒有官方說法的前提下,我不同意這篇報道出版。”

“您的第二個意見呢?”主編問道。

主任大手一揮:“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基於第一點意見,已經不需要第二點意見來支持我的觀點。”

主編點頭說:“我明白主任的意思。現代社會科學昌明,好端端的人不可能會憑空消失。我認為是地鐵車輛在隧道內發生了嚴重的事故,撞毀或者被埋,上千人突然‘消失’這一說法,我認為是站不住腳的,連我家小孩都不會相信。這第二點嘛,我可以替主任說說。乘客‘消失’,是因為時間重疊,發生錯亂,導致從這個時間這個空間轉移到另一個時間另一個空間,科幻片才有的劇情,出現在新聞報道裏實在不妥。”

編輯舉了舉手,推推眼鏡說:“我比較關注網上的消息,網上眾說紛紜。不過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幾乎所有乘客的親友都沒有收到乘客發出的求救信息,可見事故是突然發生的。也就是說,就算是撞車、活埋,也不可能瞬間致所有人死亡,所以‘消失’可能比較切合目前的實際。”

報社編輯隻負責對記者的稿子進行初步的審查,在報社裏隻高於記者,而且沒有指派任務的權力,所以剛說完就引火上身。主編不看他一眼就說:“你就隻懂上網,毫無實戰經驗。世上所有的災難都是瞬間發生的,一下子所有人都斃命也不是不可能,盡管可能性比較小,但是也不能否認可能性的存在。另外,在隧道裏有可能信號出現故障,發不出任何求救信息也是有可能的。”

“我得到內部消息,可以初步證實‘消失’的說法。當天這列地鐵序號為0327-,正是當天第144個班次。有消息指出,當時車廂有968人,如你所見,到了W站之後,車廂裏空無一人。你們可以看看新聞配圖,上麵清晰的顯示車廂序列號標識,03271,尾數1是指車廂號,證實這就是最後一節車廂。這一點要表揚記者的抓怕意識非常好。”執行副總編說著,用手戳了戳桌上的稿子。

我才注意配圖裏,車廂上確實有號碼,我卻無法心安理得地接受表揚。那可是呈鳳拍的照片。執行總編輯的觀察力令我歎為觀止,他敏銳的觀察到了配圖裏的一組小數字,卻對配圖下麵標注的“網友提供圖片”幾個大字視而不見。

也難怪,沒有獨到的眼光怎麼能當上領導?

執行總編繼續說:“因此,在車輛絲毫無損的情況下,判斷它發生了高速碰撞或者被埋,顯然更不科學。‘消失’恐怕是目前為止最合理的說法,盡管沒有官方的證實。但是做新聞就是要敢於突破,非要坐等證實,就搶不了獨家了。”

主編見風使舵:“總編的分析有理有據,非常嚴謹,我讚成同意總編的說法。”

主任瞪了主編一眼:“現在是討論選題,不是站隊形的時候。如果乘客真的是‘消失’了,那麼他們去哪兒?我寧願相信他們是被綁架了,也不會相信時空轉移的說法。”

執行總編說:“我想聽聽記者的意見,你對此有什麼說法?”

我沒反應過來,見眾人的目光聚焦在我身上,有些慌亂,隻好說:“我沒有想法,那都是專家的意見。”

執行總編點頭說:“你很聰明,也不聰明。聰明的是你自己不下結論,不聰明的是隻聽了一個專家的意見。”

我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再采訪一兩個專家,多方意見,不失偏頗。”

執行總編衝我微笑。主任說:“就算多采訪一兩個專家,我也不同意那位專家,叫什麼穆偉的觀點。什麼昨天,今天,明天同時進行。他的意思是說,活著的人其實明天已經死去,死去的人其實還活在昨天。這不亂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