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當當駕駛“陸地蟹001”在沙漠裏走了一天,乏味極了。
“陸地蟹001”感覺到了他們的無聊,轉眼來到一個城市的街道上,緩緩而行。長相奇怪的“陸地蟹001”吸引了路人好奇的目光,引起很多人的圍觀。街頭巡警以為發生了什麼意外,也往這邊走來。
當當一看不好,正想怎麼對警察叔叔解釋呢,叮叮急中生智喊了聲:“魔盒千機變—”霎時,“陸地蟹001”帶著他們到了另一條街道,並變成了一輛自行車。倆人推著自行車在非機動車道上慢慢前行。
“還是你小豆芽聰明,看來我還得繼續做你的小尾巴。”
“那當然,誰讓你頭上沒有小豆芽呢!咱們到處轉轉吧,反正推著自行車也方便,省油、省電、不汙染環境,又不占空間。”叮叮瀟灑地推著自行車邊走邊說。
自行車是人力腳踏驅動的兩輪車,又稱腳踏車、單車,其優點是無噪聲、無汙染、自重輕、結構簡單、造價低、使用維修方便,因此廣泛用於交通代步、運載貨物、體育鍛煉和競賽等。
1790年的一天,法國人西夫拉克行走在巴黎的一條積了許多雨水的街道上。突然,一輛四輪馬車迎麵而來,西夫拉克躲來躲去雖然沒有被車撞倒,但還是被濺了一身泥巴和雨水。馬車走遠了,他還站在路邊呆呆地想:為什麼不能把車縮小些,應當把馬車順著切掉一半,四個車輪變成前後兩個車輪不就可以了嗎?他回家後就立即動手進行設計,經過反複試驗,1791年造出了第一架代步的小車。這輛小車前後有兩個木質的車輪子,中間連著橫梁,上麵安了一個板凳,沒有傳動鏈條,靠騎車人雙腳用力蹬地,小車才能慢慢地前進。車子上沒有轉向裝置,隻能直行,不會拐彎。
1818年,德國人德萊斯製作了樣子跟西夫拉克差不多的木輪車。不過,他在前輪上加了一個控製方向的車把子,可以改變前進的方向,但是騎車依然要用兩隻腳,一下一下地蹬踩地麵,才能推動車子向前滾動。當德萊斯騎車出門試驗的時候,一路上遭到不少人的嘲笑。盡管如此,德萊斯發明的“可愛的小馬崽”是世界上公認的第一輛自行車。
1831年,德國人德列斯發明了車把,可以方便地轉彎。1839年,英國人麥克米倫發明了腳踏,裝於前輪上。1880年,法國人基爾梅發明了鏈條,用它帶動後輪旋轉。1886年,英國人斯塔利從機械、運動學的角度設計出了新的自行車樣式,為自行車裝上了前叉和車閘,設計了大小相同的前後輪以保持平衡,並用鋼管製成了菱形車架,還首次使用了橡膠的車輪。他被後人稱為“自行車之父”。1888年,英國人鄧勒普發明了充氣車胎。
自行車誕生於歐洲,但20世紀卻在亞洲的中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發展。現在中國的自行車產量、消費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盡管受到電動自行車的衝擊,2009年,我國自行車總產量仍為7606萬輛,出口總量為4611.5萬輛。
中國是一個自行車王國。每天清晨和落日時分,滾滾車流在中國的城市中移動,這是最為壯觀的一道風景,這是一條流動的“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