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韓王沒有識人之能,不肯讓老師一展兄中所學,老師何不棄官而走,前往中陽投奔平岐君?”
鄭國聞言,灰敗的臉上浮現出了些許光彩,不過很快就褪去了。
趙嘉的名聲,鄭國何嚐沒有聽過?
他曾經也考慮過前往中陽投奔趙嘉,隻是想到趙嘉對於商人的重視,很快就掐滅了這個念頭。
農家主張播百穀,勸耕桑,以足衣食。
農家除了主張人人平等,希望君王與百姓一同從事農耕,最重要的主張就是重農抑商。
農家認為商人逐利,若給商賈便利,則人人企圖不勞而獲,那樣就沒有人從事耕種了,就會讓國家走向衰弱,
農家重農抑商的思想,被諸侯國所接納。
隻是欲使君臣並耕之主張,卻是觸犯了統治者的逆鱗,這才不被重用。
這種主張與孔子的‘君臣’思想相悖,再加上曾經有兩個儒家門徒,棄儒家而跟隨農家許行,以致儒家與農家結怨。
孟子甚至發書激烈抨擊農家思想,稱‘所重民食’,此百姓所長也,牧養天下,此聖王所長也。
及鄙者為之,以為無所事聖王,欲使君臣並耕,有悖上下之序。
儒家的抨擊,再加上其主張的確不被諸侯所喜,這才導致了農家的沒落。
時至今日,經曆過風風雨雨的農家,已經開始逐漸撇棄君臣共耕的思想,隻是農為本的思想,卻從來不曾轉變過。
“平岐君雖招賢納士,奈何其太過注重商賈之利,未必肯采納農家之言。”
許仲聞言,遂不再多語。
趙嘉注重商賈之事天下皆知,正是因為趙嘉給商賈的便利,這才導致九州大商賈紛紛前往趙國經商,讓趙國賺了不少錢。
就這樣,師徒兩人看著幹裂的土地,以及田間那些活蹦『亂』跳的蝗蟲,居然都有些不知所措。
“荒謬,簡直荒謬之際!”
就在此時,兩人忽然聽到了激烈的斥責聲,急忙抬頭望去,卻是發現兩個身穿儒衫的士子,正拿著一張告示,邊走邊高談闊論。
“幹旱、蝗災乃天授,平岐君不思祭天、養德平息天怒,反而下令百姓群起滅蝗,此舉豈非妄遭殺孽,有悖天意?”
“是極是極!”
“最讓人難以接受者,乃是這平岐君居然當眾烹食蝗蟲,並且下令官府以錢糧、穀粟向百姓求購蝗蟲,而後又將這些蝗蟲當做菜品在天香樓推出,簡直有辱斯文!”
鄭國、許仲聽著幾個儒生的談論,當即麵麵相覷。
他急忙起身攔住幾個儒生,先是向他們施禮,而後問道:“不知諸位所談何事?”
這幾個儒生士子打量鄭國、許仲穿著,倒也沒有因為他們穿著樸素就輕視,反而將拿著的告示遞給了鄭國。
“先生且看,此乃平岐君在上黨頒布的文書,簡直荒謬之際!”
鄭國接過告示,看完裏麵的內容以後,忽然感覺呼吸變得急促起來。
他猛然轉頭看向許仲,喝道:“收拾東西,辭官前往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