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令我們明白,人生可以隨時開始,沒有年齡的限製,更沒有性別的區分。哪怕你現在已經80多歲,或者你的生命隻剩下最後24小時,隻要你有足夠的決心和信心,你依然可以開始,你的夢想依然可以實現。
在生命之旅中,正是因為我們努力做好了人生中一個又一個的開始,我們的生命才能夠從幼小走向成熟,我們的智慧才足以從匱乏變得豐富,我們的人生經曆才足以從單薄變得豐滿,我們的事業才足以從一無所有到令人羨慕。人生的每一次收獲,生命中的每一次成長與蛻變,無不歸功於我們的開始與行動。
其實,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偉大者與渺小者之間,他們的差別並不多,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那些早已為夢想開始行動的人,他們最終收獲了成功,而那些遲遲不敢行動或懶於行動的人,他們人生所收獲的隻是等待的空白,以及蹉跎歲月之後而留下的悔恨與歎息。
3不要懼怕未知的明天
追逐夢想的過程,注定是一個充滿未知的過程,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既然如此,與其在害怕中等待明天,不如鼓足信心挑戰明天。
人生注定是一個充滿未知的過程,明天等待我們的可能是風和日麗,也可能是暴風驟雨。毫無疑問,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雖然無法知道前方等待我們的是什麼,但在那未知之中蘊藏著的可能是危險,也可能是機遇,你不去怎麼知道呢?我們能做的不是害怕、退縮,而是帶上勇氣和智慧,迎接它、挑戰它。
在航天領域,新機試飛員是一個充滿危險的職業,因為每一次試飛麵對的都是完全的未知。航空界有這樣一組數據:一架新機從首飛到定型,試飛中平均17分鍾就出現一個故障。要知道,每一個小小的故障可能都是通往死亡的道路。但即便如此,一代又一代的試飛員仍然在用生命探索未知,追逐夢想。
梁萬俊,空軍特級試飛員,感動中國人物之一。一天,梁萬俊駕駛“梟龍”戰機執行試飛任務,又一次探索未知的驚險之旅開始了。梁萬俊駕駛戰機爬升到12000米高空時,突然發現飛機漏油,4分鍾後,油箱內的油全部漏完。此時飛機的高度已從12000米降至4800米,距離機場20公裏。
“怎麼辦?空中迫降?”梁萬俊深知,在這種情況下,哪怕是十萬分之一的疏忽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按規定,遇到這種特大險情,飛行員完全可以選擇跳傘求生,但科研新機關係著我國在國際航空界的聲譽,關係著無數科研人員的心血。梁萬俊想:“一定要保住科研數據!”他很快就做出決定——高空遠距迫降!
在機場指揮員的引導下,梁萬俊精準地修正著飛機的飛行高度和速度,平穩地穿過雲層,向機場的方向飛來。
1分鍾後,梁萬俊駕駛的飛機出現在機場上空。誰都清楚,降落機會隻有一次。
13時43分,隨著一聲“準備降落”,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梁萬俊操縱飛機對正跑道,風馳電掣般撲向跑道,以超出常規70公裏的速度落地。刹車!放傘!巨大的轟鳴聲中,輪胎刹爆,飛機拖出兩道長長的輪印。最終,飛機在距離跑道盡頭300米處穩穩停住!
梁萬俊創造了一個奇跡,這是一個世界飛行史上的奇跡。事後有人問梁萬俊:“為何選擇迫降,而不是跳傘逃生呢?”梁萬俊說:“人在最關鍵的時候,要保住最重要的東西!”
生命隻有一次,誰都會珍惜,飛機試飛員也是一樣,但既然選擇了這樣一條探索未知的道路,肩上承擔的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使命。害怕未知、害怕風險的人做不了試飛員,試飛員的心中裝載的是滿滿的勇氣和沉甸甸的責任。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追逐夢想的過程,注定是一個充滿未知的過程,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既然如此,與其在害怕中等待明天,不如鼓足信心挑戰明天。
21歲的楊顥和張雨佳大學畢業,沒有選擇做城市白領,而是種起了草莓。對於這樣的選擇,楊顥說:“大學畢業後,我們也找了很多工作,但本專業的工作競爭太大,而其他行業的工作待遇和專業都不合適,我們想靠自己實幹拚出一番事業。”
兩人租下西永附近的一塊荒地,東拚西湊一共借了30多萬元,開始了夢想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