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晚了的隻是開始的勇氣(3)(1 / 3)

關於孤獨,德國哲學家尼采有過精彩的論述。尼采說:“沒有任何兩個人的生命體驗是完全相同的,每個人的生命體驗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注定了人活著必然要承受孤獨。”不過,一般人的孤獨最多也就是寂寞,談不上深刻。尼采曾經這樣無情地斥責他的妹妹:“孤獨?你也配?隻有天才和瘋子才能享有孤獨。”

可見,人人都有機會體驗寂寞的滋味,卻不是誰都能感受孤獨。孤獨和偉大是一對孿生姐妹,隻有那些走在夢想道路上的人才能真正體會。我們對馬雲都很熟悉,深諳他夢想的遠大,但我們不知道的是他的孤獨。

馬雲在創業初期,請了24個朋友到家裏,說要做互聯網,結果23個人反對,一個人說可以試試看,不行就趕緊撤回來。那個時候的馬雲,孤獨嗎?他當然孤獨,但那是一個心懷堅定夢想者的孤獨,所以他說“就算24個人都反對也要幹”。

曾經,阿裏巴巴集團旗下B2B公司受到欺詐醜聞的影響。幾乎是在同時,美國公開指責阿裏巴巴旗下淘寶網賣假售假。為了打假,馬雲選擇了提高淘寶開店的保證金,但此舉卻遭遇了很多淘寶賣家的反對。一些賣家來到位於馬雲家鄉杭州的阿裏巴巴總部門前,表達他們的抗議。馬雲說,他當時真的很孤獨,他真的是想做創業者的擁護者,但是沒有人相信他。

有國外媒體發表文章稱,“馬雲是中國最孤獨的創業者”。馬雲自己也說了,“創業路上你要學會承受孤獨,左手溫暖右手”。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前行的腳步不同,視野也不同,而那些有著先見之明又奔跑在最前方的人,注定要與孤獨相伴。

美國偉大的作家馬克·吐溫這樣說:“一個新的想法,在沒有成功之前,總是被人稱為異想天開。”事實上,一些有著遠大夢想的人,他們的想法往往是超前地反映出人們內心的渴望或者事物的本質,這在一般人看來往往是難以理解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有著遠大夢想的人難免孤獨,也必然孤獨。

來看看偉大畫家梵高的孤獨:

1853年3月30日,梵高生於荷蘭北部曾德特鎮上的一個家庭,也許是出於天性,梵高從小性格就很孤僻,整個人看上去總是一副木訥、靦腆的樣子。18歲那一年,梵高立誌成為一名偉大的畫家。可是,除了弟弟,家人對此並不讚同。但即使如此,梵高抑製不住自己心中對繪畫的衝動,毅然堅決地走上了繪畫的道路。

1888年2月,梵高離開城市,獨自一人來到法國南部的田野,他立刻被陽光下這一望無際的田野震撼了,那色彩實在太絢麗了,以至於梵高流著淚開始狂奔,用生命追逐大自然絢麗的顏色。從這以後,每天清晨,梵高就會背上畫布和顏料來到這片田野,他眼睛裏放射著光芒,從不與他見到的任何人打招呼。那個時候,田野裏的人一見到梵高來了,便說:“這個瘋子又來了!”

沒有人知道,這個被稱作瘋子的人,竟然是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之一。偉大的畫作《向日葵》,就是誕生在這片田野上。然而事實是,在梵高的有生之年,幾乎沒有賣出一幅作品。這導致梵高終其一生都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而不是一個天才。

終於,在1890年7月的一天,37歲的梵高悄然走向一片麥田,從衣袋裏掏出一把左輪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梵高為什麼選擇自殺?是因為他無法繼續忍受孤獨,那是一種比死亡更讓人感到痛苦的孤獨。沒錯,梵高已經忍受了太多的孤獨,但他不是超人,他的忍受力也是有限的。

梵高是孤獨的,歸根結底,這份孤獨來源於他超出常人的才華和成就。其實,孤獨,是每一個追夢者在追夢道路上的必然體驗。孤獨並不可恥,相反,孤獨是追夢者的榮耀——我孤獨,我出眾,我成功。

在人生的道路上,孤獨也是一種修行,我們在孤獨中行走,在孤獨中思考,也在孤獨中發現自己和提升自己。從孤獨深處走來的人,一定是看過別樣風景的人,一定是內心足夠強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