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你最喜歡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賦所在(2)(1 / 2)

因此,我們在追求人生夢想的道路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找到真正的自我,一個身體和靈魂合二為一的自己。

碧桂園集團副總裁彭誌斌,讀書時選擇的是土木工程專業,是一名標準的“理工男”。畢業後,他也是順理成章地進入一家企業做技術工作,但是,他對技術性的工作總是提不起興趣,而相反,一想到管理工作,他心中就變得興奮。經過再三考慮,他肯定自己內心喜歡的是管理,而非技術。於是,他果斷選擇了辭職,繼而到武漢大學就讀MBA,為將來從事管理工作做好準備。

因為接受了MBA的係統教育,彭誌斌對企業管理有了全方位的理解和認識,對於工作,也有了更加成熟的認識。2003年從武漢大學畢業時,雖然原單位還在以豐厚的待遇邀請他,他卻毅然拒絕了這份邀請,獨自南下深圳,從零開始。終於,在經曆了一段時間的摸索和奮鬥之後,他在管理方麵表現出非凡的造詣,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這個故事裏的彭誌斌,稱得上是一個堅定、勇敢的追夢者,著實令人欽佩。他也用他的人生告訴我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能夠一舉兩得的,那就是事業有成和心靈歡喜的雙豐收。

其實,誰才是我們生命的主人呢?也許,你會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是“我”,可是這個“我”到底是誰呢?在我看來,這個“我”首先是我們的身體,但又不僅是我們的身體。我們的身體就像是一幢房子,是主人威嚴的象征,但真正的主人是這幢房子裏的“靈魂”。因此,人隻有找到自己的靈魂,聆聽靈魂真正的需求,進而實現身體和靈魂的合二為一,才能走出一條真正能夠揮灑自如的快意人生路。

對於生命而言,靈魂其實就像是一個出口。長期被壓抑,總有一天會噴發。

下麵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正是如此。

鄭澤生,1972年出生於廣東豐順縣一個貧困家庭。他所經曆的不幸,遠不止是貧困這麼簡單。他的父親因癌症早早去世,他7歲那年又被拐賣到異鄉,經曆了長期的逃亡和乞討生活。後來奇跡般地找回家鄉,繼而去深圳打拚,到如今,他的生意做得不錯,也賺下不少的銀子。可是,他總覺得自己的心思不在生意上,總覺得有一種聲音在召喚著自己去做另外的某件事情,但又說不清那件事情是什麼。

或許是前半生“地獄”般的生活經曆讓鄭澤生受傷太深,他覺得自己有太多的東西想要表達,於是拿起了畫筆。但在作畫時,他覺得自己好像進入一種幻覺,他這樣描述自己的感受:“起初,我跟隨很多人上了一條大船,船上有形形色色的人,包括一些偽造人形的禽獸,他們想扒光我、吃掉我,甚至想推我入海。我用畫作來排解內心的恐懼、煩躁。”

繪畫讓他更加痛苦,他的畫麵也是陰鬱、幽暗、妄念叢生。為了緩解這種痛苦,2004年,鄭澤生接受邀請參加了一場在西藏每12年才舉辦一次的佛教密宗法會,一路入藏,看到匍匐在地五體跪拜的藏民,鄭澤生的心靈受到從未有過的震撼,也是這種強烈的震撼,開啟了他繪畫和靈魂之門。2005年他定居雲南麗江,潛心畫畫和修行。這一次,他的靈魂和畫作都從地獄走向了天堂,變得明亮、純淨、天真、夢幻。

這一階段的創作,鄭澤生稱為“靈魂繪畫”,他說:“終於,在天際發現了一個小島,它這樣美,從未被汙染過,喚醒了我,我的心越來越安靜明亮。”

2014年12月19日,廣東美術館舉辦了“行經——鄭澤生作品展”。鄭澤生這個籍籍無名、沒有受過任何學院訓練,也沒有辦過任何展覽的“藝術行走者”,打破廣東美術館的常規,用四個展廳呈現了他的靈魂繪畫。他的作品不在意於油畫外在形式,不在意於通行的審美準則,而是用類似原生態的繪畫語言,對生死、對人性、對信仰發出叩問。

在鄭澤生的故事裏,我們可以看到靈魂的力量。靈魂潛伏在每個人的心底,隻要你給它一個出口,它便噴湧而出。

哲學大咖柏拉圖說過:“當美的靈魂與美的外表和諧地融為一體,人們就會看到,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其實人生也是如此,隻有當我們的身體和靈魂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時,人生才是最美的。找到自己的靈魂,找到真正的自己,也才能真正擁有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