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還有一部分人認為,所謂的天才必然有著異於常人的特殊基因,天生具有某種神秘的能力。世界上大部分專門研究天才的科學家也都很認可這一點。可是,美國佛羅裏達州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阿裏克森博士卻根據某個實驗推翻了這一點。他認為,所謂的天才其實是練出來的。除了一些體育項目對身高、體型有特殊的要求之外,神秘的天生素質根本就不存在,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天才。
法國凱恩大學的佐瑞歐·馬佐爾博士和他的同事共同進行了一項實驗,實驗對象是一位名叫瑞格·蓋姆的數學天才。
瑞格·蓋姆有著超強的計算能力,他能在短短的幾秒鍾內計算出一個10位數的5次根;在數秒內,他還能夠計算出一個2位數的9次方;當被要求將一個整數除以另外一個整數時,他能快速地講出精確至小數點後6位數的答案。
佐瑞歐·馬佐爾博士的實驗過程,就是在瑞格·蓋姆進行計算表演的時候,對他的大腦活動情況進行精密的檢測。通過運用正電子放射層X線照相術,佐瑞歐·馬佐爾發現:與其他人相比,這位數學天才在計算表演時的大腦活動部位多出了5個。由於可以使用這種額外的記憶區,因此他能夠避免發生常人很容易犯的計算錯誤。由此看來,所謂天才的“特殊基因”好像確實存在,然而要告訴大家的是,現年26歲的瑞格·蓋姆並不是天生具備這種超常的計算能力。20歲的時候,他還是一個與常人無異的普通青年。20歲以後,瑞格·蓋姆才接受了一位專家的訓練:每天都進行4個小時的記憶練習。用了短短的六年時間,原本與常人沒什麼兩樣的他竟然成了人人驚歎的數學天才,這難道不是“天才”非“天生”的最好證明嗎?
除了以上實驗以外,佐瑞歐·馬佐爾博士和他的同事還對瑞格·蓋姆所不熟悉的領域進行了技能方麵的測試。實驗表明,他根本沒有任何不同於常人的表現。
由此看來,隻要經過足夠多的訓練和努力,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擁有這種因為“長期工作記憶功能”而產生的天才表現。事實真是如此嗎?阿裏克森博士對一些隻能記住7位數字的普通人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訓練,一年後,這些人居然可以記住長達80至100位的數字。
阿裏克森教授總結說:“天才的能力不是天生的。那些貌似天才表現的‘長期工作記憶’,是可以通過訓練刻意培養的。”
匈牙利心理學家拉茲羅·波爾加及其夫人,也用試驗證實了這一點。他們選擇了一個傳統上女性不擅長的項目——國際象棋。結果,他與妻子將自己的三個女兒都訓練成了具有世界級水準的國際象棋大師,這就是著名的波爾加三姐妹。
這個實驗表明,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被訓練成任何一個領域內的高手。因為三姐妹當中有一位根本就不喜歡國際象棋。
天才之所以成為天才,就是天才們不同於常人的刻苦努力與全身心投入,他們不過是後天做了足夠多的練習。如果我們也做到這一點,平凡的我們也能撞開天才的大門。
關於這一點,美國作家丹尼爾·科伊爾曾提出一萬小時天才理論,該理論說:要想成為某個一領域的世界級專家,一個人需要花大約一萬個小時來堅持練習。人生沒有捷徑,如果你想成功,那就必須得花一萬個小時。功夫不到,即使聰明絕頂也不頂用。
如何才能讓自己堅持不懈訓練一萬個小時呢?夢想和興趣是最持久的動力。如果對某件事缺乏興趣,你是不可能堅持這麼久的,很多人在達到一萬小時之前就自己放棄了。即使是懷著最初的夢想和興趣,也可能因為現實中的各種幹擾而中斷,所以隻有一小部分能夠完成一萬個小時的練習,而他們最終成為世人眼中的天才以及世界級的偉大人物。
所謂的天才,正是如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個人都是天才的材料,就看你能否用時光的刻刀,把自己雕出天才的模樣。
4你必須很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成功者的桂冠,是用荊棘編製而成。永遠不要隻看到賊吃肉,沒有想過賊挨打。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從來沒有不勞而獲。以後看到賊吃肉的時候,充滿羨慕的時候更應該深刻地想想他在挨打的時候,光鮮的背後必有不為人知的心血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