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燕國壽陵地方的人,走路的樣子八字朝外,搖擺蹣跚,十分難看。
當地有一個年輕人,從小在這裏長大。在他小的時候還不覺得,後來等他長大了就覺得這裏的人走路的姿勢實在是太難看了,所以就想學習一下走路。後來,他聽說趙國邯鄲人走路的姿態相當優美,於是就跋山涉水前去學習,年輕人風塵仆仆地來到趙國首都邯鄲。
來到邯鄲,隻見繁華大街上,果然這裏每個人走路的姿勢都十分優雅,走起路來,不緊不慢,神態大方,一抬手一舉足,都顯示著高貴的風度。
年輕人自慚形穢,連忙看路上的行人模仿起來。人家邁左腳,他跟著邁左腳;人家邁右腳,他也跟著邁右腳。可是學了幾天,怎麼也學不會,而且越走越別扭。年輕人心想:一定是因為自己的惡習太深了,不徹底拋棄自己的老步法,肯定學不好新姿勢。於是,這位小夥子從頭學起;每邁出一步都要仔細推敲下一步的動作,一擺手、一扭腰都要認真計算尺寸。
他學習得很刻苦,每天都廢寢忘食。來到邯鄲3個多月,每天都在不停地練習,雖然如此,卻始終沒能學會邯鄲人走路的姿勢,反而把自己原來走路的樣子也忘了個精光。當他要回燕國的時候,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先邁哪條腿,隻好在地上爬著回去。
學習別人的長處,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如果一味模仿,不僅學不到別人的本領,反而會丟掉自己的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