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6章 郤雍捕盜(1 / 1)

春秋時期,晉國的盜賊很多,君臣都被盜賊鬧得很苦惱。

有一個人叫郤雍,他在當時很有名氣,因為他能夠觀察盜賊的麵部表情,從他們的眼神中偵破案情,經常能夠為老百姓抓很多的盜賊。

晉國的君王任命他擔任捕盜的官職,他用觀察麵部表情的方法破案,千百個盜賊沒有一個能從他的眼下溜掉。

晉國的君王特別高興,對大臣趙盂說:“我得到一個人,名叫郤雍,善於抓捕盜賊。全國的盜賊將要被他一網打盡了,哪裏還用得著許多人捕盜呢?”大臣趙盂說:“君王依賴觀察表情去捕獲盜賊,盜賊是抓不完的。而且雍一定會遭到盜賊的毒手而不得好死。如果不信,您就等著瞧吧。”

不久,盜賊們聚到一起商量對策,他們說:我們窮途末路的艱難處境,都是郤雍造成的。如果不殺死他,我們就沒法活下去!“於是眾盜賊勾結在一起,把郤雍殺死了。

晉國的君王聽到郤雍被殺害的消息,十分震驚。他立即把大臣趙盂召來,告訴趙盂說:”果然像你說的那樣,郤雍被盜賊殺害了!那麼還有什麼方法來捕獲盜賊呢?“大臣趙孟說:”周地的諺語說:‘明察到能看清深淵中遊魚的人不吉祥,聰明到可以推知別人隱私的人有禍殃。’君王想使國內沒有盜賊,不如推薦有才幹的人加以任用,使上層人士明白教育的重要性,推行道德教育,使底層百姓受到感化,民眾有了羞恥觀念,哪還會有人去當盜賊呢?“晉國的君王聽大臣趙孟講得很有道理,於是就任命士會為正卿,並召回了士會。士會,因封邑在隨地,人們也稱他為隨會。這個人很有才幹,在晉襄公死時,他奉命出使秦國。因為晉國內爭激烈,他長期被拒絕入境,隻能留在秦國,有才能而不得發揮。

晉國的君王重用士會,因為他治國有方,眾盜賊覺得在晉國無處藏身,於是便紛紛逃往秦國去了。

處理問題,要從根本之處入手,道德教育是不產生盜賊的切實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