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數字城市與智能建築(1 / 3)

張瑞武

(清華大學環境係教授)摘要:全球數字化推動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世界正麵臨向知識經濟轉變的重大曆史時期。本文結合中國的實際,闡述了城市數字化和建築智能化是曆史發展的必然。

全球數字化推動高新技術迅猛發展,世界經濟正麵臨從工業大生產時代向新經濟時代轉變的重大曆史變革時期。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與現代控製技術的發展,使網絡滲透到社會生產與生活的各個角落,並猛烈衝擊著建築業。傳統的建築,即使是高聳入雲,造型美觀的高樓大廈,也往往因缺乏必要的通信設施和不能提供良好的自動辦公支持係統而受到冷遇。當今,小到一個企業或一幢建築,大到街區、城市或整個國家,都麵臨著如何參與發展知識經濟並在激烈國際競爭取勝的嚴重挑戰。人才和創新在發展新經濟過程中的作用空前發展,為了給發展新經濟的精英創造一個有利於知識創新的優異環境,城市數字化和建築智能化是曆史發展的必然。

一、嶄新的時代要求

人類發展史證明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曆史車輪永不停息地前進,順潮流者昌,逆潮流者亡。從盛唐時代開始,中國曾是聞名於世界的超級經濟、文化和軍事大國。但是,當世界從小農經濟向工業大生產轉變時,舊中國的統治者頑固堅持舊經濟體製,導致中國被淪為半殖民地。從20世紀末開始,世界又麵臨從工業大生產向知識經濟轉變的重大曆史時期,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吸取了過去的慘痛教訓,深刻認識到並緊緊抓住這個曆史發展的難得機遇,努力大踏步追趕發達國家。

工業經濟的重要標誌之一是製造業的迅速發展。在20世紀70年代,製造業在工業化國家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高達30%—50%;其後,隨著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製造業比重逐步下降。例如,1995年美國製造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降至約12%。1998年8月,美國總統信息技術顧問委員會(PITAC)給美國總統提供了一份重要的中期報告(President'sInformationTechnologyAdvisoryCommitteeInterimReporttothePresident)。

其主要內容是:

美國經濟生產力的50%得益於科學和技術創新。

1992年以來,美國經濟增長的三分之一得益於信息技術與產業。

美國要采取措施,以確保在信息時代的領導地位。

美國發展經濟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要想使企業興旺發達,必須認清當前時代的特點,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知識經濟時代發展最快的是信息產業,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在全球GDP中,已有2/3以上的產值與信息行業有關。近10年來,全球信息產品日益擴大。2000年信息產業的銷售額預計將接近1萬億美元,從而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業。

信息技術產業的迅速發展,使各國的經濟技術貿易不斷擴大。信息時代的另一特點是經濟的國際化,信息傳遞和處理速度的加快與功能的增強,又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達國家在貿易、工業、運輸、保險、銀行等領域逐步推廣電子計算機和通信網絡來處理業務文件的技術,即電子數據交換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DI是一種實現商業文件自動處理和交換的新方式,實際是一種新型的無紙貿易方式。它已經引起了一場全球範圍商業的結構性變革,“沒有EDI,就沒有訂單”,已經不再被認為聳人聽聞。

總之,隨著人類文明與經濟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知識經濟時代隨之到來。知識經濟突出的特征是信息技術的廣泛作用。信息技術作為一種重要的知識產品,其主要特點是:投入少,產出多,資源可重複使用和複製,其產業規模的擴展完全取決於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給全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是包括經濟學家們在內的所有人都未曾預料到的。知識的傳播、創新、運用和管理,將是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在發達國家中,以知識為基礎的行業的產值已迅速增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50%以上。知識的含量增大,使產品的附加值成倍提高,而原材料消耗卻減少,故知識經濟又稱之為“輕型經濟”。20世紀末,高新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中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21世紀將是知識經濟的時代。聯合國研究機構在《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報告中指出,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存儲分配使用和消費之上的經濟。

知識經濟的主要特征可概括如下:

①知識與智力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與勞動力和生產資料一樣是客觀存在的,並十分重要。

②知識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並形成以高科技產業為標誌的產業化經濟。

③知識具有價值形式,它為出售而生產,在增值生產後被消費。

總之,知識與經濟在高度信息化的環境中迅速發展,科學技術不斷創造出新的知識經濟體係,人類知識正以曆史空前速度迅速升華。知識的經濟化與經濟的知識化相輔相承,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當今,人類社會正麵臨著比瓦特發明蒸汽機時的更大挑戰,知識將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知識經濟正成為時代大潮中不可阻擋的洪流。

雖然,學術界對新世紀城市模式的預測不盡相同,但大家都共同確信:未來將是現代化城市的世紀,城市建設將得到進一步的完善與發展,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基礎設施先進、公共服務係統完善、生態環境一流是現代化都市的共同特點。建築物是城市構成的基本單元。作為信息時代產物的智能建築,理應在確保安全、舒適、經濟等基本前提下,必須提供良好的信息環境與有效的信息服務。在任何一座智能大廈中,人們均可通過程控電話網絡、計算機網絡,迅速而全麵地獲得所需要的國內外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信息及多種信息服務。

通過會議電視與電子商務係統,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可以方便地完成遠程教學、醫療與電子貿易活動。通過上述信息服務,使人們的眼睛變成神話中的千裏眼,可以眼觀六路;使人們的耳朵比神話中的順風耳功能還強,數千裏外的數據、語言與圖像信號也了如指掌;管理信息與輔助決策支持係統使人們的頭腦更加聰慧,能預知未來。高品質的人工環境控製有助於在智能建築中人們的生活與工作,使他們能更好地創造社會財富和獲取更多的利潤。在此總目標下,未來的現代化城市應能滿足發展知識經濟與人類文明的高標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