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番外——民間傳言(2 / 2)

他的雲起之令,甚是古怪,軟了吧幾的,遇水不爛,天下之寶。

他自己平時就穿舊衣服,車駕簡樸,從不招搖。沒有蓋華廈廣宇,隻落腳於旅店(隻是揩王爺的油很多)。如果不是因為他是王爺的男寵,大家可能會把他當聖人呢。

就是這個任雲起,糾纏了王爺一輩子!有人看到他總去握王爺的手,還老去貼王爺那麼好看的臉,還向王爺吹氣!同行同止,親昵可憎,甚至在宮中都如此。但聖上念他對國家貢獻甚豐,不予追究(這就是為什麼王爺擺脫不了他,那聖上把王爺賣啦!難怪沒給王爺找個好王妃!你真聰明,我還沒從這裏想)。

有人說,王爺隻不過念他是個不能人事的廢物,才收留了他,後來他給鼻子上臉,居然在王爺家辦公了,天天車馬往來,絡繹不絕,比王爺車駕都多得多,嚴重擾亂了王爺的清修,隻好給他另建了個苑子。(喔?那王爺對他可夠好的。就是。)

也有人說因為任雲起從小是伺候王爺的太監,王爺隻不過是放他出來,為國效力(難怪他身無長物——是這詞!不是,是說他沒給自己蓋房置產,因為他還得服侍王爺不是?有理,不然誰那麼多錢可不花在自己身上?)。

那任雲起年老後,就是個太監樣兒,嗓子都是女裏女氣的。也有人說,任雲起從小就被父母扔在了廟裏(因為不能人事,父母都看出來了),地震砸了他的廟,他就流落街頭,王爺心善,留了他,他還就纏住不放了!既然天生不能人事,老了象個太監也是正常的。反正他是和“不能人事”這個詞聯在一起了!

而這任雲起不在王爺府上借光時,就雲遊四方,視察他那些企業,喝,了不得呀,看不過來啊。

他十分無恥,每次出行,一定要攜持王爺同行,大概為了打通官家要脈吧。可憐王爺的金玉貴體,為此遭受多少顛沛流離之苦!真是天憤人怨!

可有見過任雲起的人說,此人嘻笑怒罵,大膽放肆,連王爺都不能逃其荼毒。王爺與他同行,實是想以王爺溫良的襟懷,袒護那些可憐的官宦們不受任雲起的毒舌摧殘。

可也有被罵過的人說,挨了他的罵,簡直如沐春風,如飲甘露,從心裏透亮,渾身舒服。一次被罵,終生難忘,回味無窮。

許多人為此,謝絕高官厚祿,一輩子給他打工。對,有個叫淘氣的人就是,說隻要任雲起罵他,他不給錢都幹哪。(是那個他煤業的大主管嗎?是啊!那他也不用錢了,富成那樣了。他爹天天跟人說他們家修了五百年修出了這麼金兒子,顯擺死他了。)

和任雲起做生意的人,都恨不能拱手把錢直接給他算了,就差當下趴地上,以求他痛罵一頓。一旦成交,百般如何也跟著他,愣不願換別的家,巴結著要多做幾單就是為了不斷了這聯係,日後有被罵的機會。你說這天下還真有賤骨頭啊。

他的隨從,個個死心塌地,也是,都是乞丐出身,不能沒良心。

離奇的是,任雲起和王爺的王妃同一天過世,七十高齡的王爺,當夜也走了。據說是抱著任雲起的屍身,坐化而亡的,滿臉的淚,死後不幹,可那任雲起是滿麵笑容啊!

咱朝開國以來最神勇的威武將軍程大將軍,當時已年界八十高齡,聽到消息,日夜奔喪,到了靈堂,看了王爺和任雲起,拜別後,出堂站在庭中許久不動,後來人發現,他也隨王爺他們去了。好一個將軍,死後不倒!

王爺的四個孩子傷痛欲絕,把王爺和任雲起同葬……

嘿,這我知道,我有個親戚,就在那時給王府幫忙哪,他說,何止是同葬,那是同穴同棺,同衿同枕哪!王爺抱住任雲起的手愣就扒不開啊!幾個孩子哭死過去呀。

程大將軍家人說,將軍早有囑托,一定要葬在王爺和任雲起之旁,所以,那次葬禮是國葬啊,送行任雲起,王爺和將軍的人把皇城擠得滿滿的。好多達官貴人,就同貧民百姓一起,露宿街頭,隻為次日送他們一程!

……

王爺的一個孩子接了任雲起的產業(難怪葬人家但沒葬王妃,拿了人家產業嘛)。

那個王妃大概就隨便埋在哪個崗子上了,沒人在意。好象王爺有妾什麼的,也不知所以,沒人感興趣。

王爺和任雲起的故事最刺激好玩,讓人有無數想象空間,可以世代流傳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