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理財活動(3)(1 / 3)

人情消費向長輩看齊。不少學生反映,他們的人情消費是從成人社會交往活動中學來的,尤其是跟長輩學來的。某初級中學一個初三學生,為了慶祝自己在初中階段中最後一個生日,發請柬,邀請了20多名同學,在市內一家小飯店開了兩桌宴席,據悉一次性花費就在400元左右。於是又引來一些同學爭相效仿,類似現象,不勝枚舉。學校老師普遍反映,如今不少中小學生崇尚高消費。一學生表示:“主要是由於麵子問題,別人請你,你不能不去,你去了,就不得不回請。還好這樣的次數不多,一學期也就一次吧。開銷盡量控製在200元以內吧。”

2.用品

用品消費向名牌看齊。學生的這項消費高得驚人。雖然很多學校對學生的儀表有嚴格的規定,如必須穿校服,不允許化妝等等,但是穿一穿運動鞋,用一點護膚品不算違背學校的規定吧。我買一部手機放在口袋裏,學校也管不著吧!一雙名牌運動鞋,如Nike,Addidas,Reebok等,特別是籃球運動鞋,全價會在500~1200元左右。一輛前後減震的山地自行車也要在500~1000元之間。護膚品要買也不能隻能一件,一定會買一套,稍微好一點的價格也要在300~600元左右吧!還有手機,1000元應該是很普通的價格了。

二、青少年花錢要取之有道並用之有道

消費支出這麼大,孩子不得不絞盡腦汁。這裏“取之有道”的“道”,意思僅僅局限於道路、途徑的意思。先介紹幾種途徑吧。

▲途徑一:父母給的零花錢

對孩子隻要有用錢的要求,再謹慎的父母也絕對不會吝嗇這點費用的。樂觀地講,孩子大了,每位父母都嚐試著給子女一定的零花錢,鍛煉他們的理財能力和理財的信心。父母也意識到學校是一個微型的社會,讀書的孩子也需要一定人際關係的應酬。狹隘一點講,沒有哪位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在用錢時捉襟見肘,因為子女的行為畢竟代表著父母的臉麵嘛。所以孩子一定要好好利用父母的這些心理,並以此為借口,爭取盡量多的零花錢。

一般來講,父母會以周為時間單位給子女零花錢,每周20~100元左右。

這是孩子能夠得到的基礎錢,就像成年人的基本工資一樣。如果學校收取課本費或班費啊,反正和學校相關或者和讀書相關的一切費用都可以向父母申請補貼。

孩子一定要保持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形象,要獲得父母絕對的信任,這樣才能在基礎錢之外,要求父母“加薪”或者發“獎金”。如果一旦父母知道你在肆無忌殫地亂用零花錢,那麼你的零花錢很有可能直線下降。

▲途徑二:自己打工掙零花錢

去哪裏尋找打工的機會呢?其實,最好的機會就是在家裏,孩子可以主動申請幫助父母做一些刷碗,清掃房間等家務活,並要求父母支付一定的勞務費作為獎勵。

大學校園一般會為大學生提供一些帶薪的工作機會,大學生一邊讀書,一邊幫助學校工作並獲得報酬,這通常被稱為勤工儉學。在國外,絕大部分中小學校也是如此,所以建議孩子們可以主動和學校相關部門聯係,如申請圖書館的管理員等,並要求一定的報酬。

▲途徑三:爭取獎學金

學生的天職就是學習。以前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現在是好好學習,不僅能天天向上,而且還可以錢包鼓鼓,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許多學校為了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紛紛設置各種各樣的獎學金,而且一些企業為了打響企業的知名度,也在學校設立了獎學金。作為學生的孩子們,一定要對得起自己,更不要辜負他們的美意。而你們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學習。

▲途徑四:發揮一技之長

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孩子們一定要培育自己的一技之長。比如說,你某門課程成績優異,那麼一定要爭取參加一些相關競賽。如果你是擅長體育,那麼一定要爭取在學校、或者在區裏、市裏的比賽上拿到名次,這些都是有獎金的,而且會讓你的前程豁然開朗。

▲途徑五:領取壓歲錢

逢年過節,一定要大把大把地撈取壓歲錢。其中有兩條技巧要牢記,一是父母走親訪友的時候,自己一定要和他們一同前往。二是在給長輩或者是父母的朋友拜年的時候,要多說吉利喜慶的話。

另外,好好學習也是可以拿到壓歲錢的。比如說,你在升學期間,去了一家非常好的初中、高中、大學讀書,那麼你家的親朋好友便以資助你讀書費用為名義慷慨解囊。這雖然不能完全定義為壓歲錢,但是可以保證,金額絕對不會比壓歲錢少。總之,好好學習,絕對不會有錯。

青少年對金錢還要用之有道。理財的理念對於孩子來講十分重要,如果理念錯誤,行動也一定錯誤。孩子至少應該懂得這樣一些道理:

▲理念一:合理規劃

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疑惑,如何規劃零花錢呢?建議孩子們,不妨按照《錢不是長在樹上》這本暢銷書的作者戈弗的儲蓄基本原則,配置自己的零花錢。原文的意思大概是這樣的,孩子可以將錢放在3個容器內。第一個容器的錢用於購買日常必需品,第二個容器的錢用於短期儲蓄,為購買“芭比娃娃”等較為貴重的物品積攢資金,第三個容器中的錢作為長期存款放在銀行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