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問:“對學費這樣的開銷也由‘賬戶’支出嗎?那如果‘儲戶’破產了怎麼辦?”泰德先生說:“我們可以‘貸款’給負資產的‘客戶’,當然,貸款利率比儲蓄利率高,這樣孩子就會明白自己必須為‘破產’負責起任,並通過努力幹更多的家務兒來掙錢還債。”筆者終於開始理解泰德良苦用心了。
泰德自豪地說:“除了為父母幹活兒和打工,當孩子們長大到10歲,他們還多了一個掙錢的途徑,那就是獲得‘爸爸股票交易所’進行投資的資格。”原來,這個由泰德親自主持的“爸爸股票交易所”的股票都根據華爾街的股票的真實漲跌幅度每天更新,每股交易金額按照百分之一的比例計算。孩子們既可以通過買賣股票來獲得回報,也可以通過“年終分紅”來獲得回報。
3.在電子遊戲中理解金錢社會
“爸爸股票交易所”的確讓人耳目一新,然而讓我難以理解的是:如何讓十多歲的孩子來正確分析一個股票是好是壞呢?泰德給的答案是“玩電子遊戲”。他戲說:“咱們美國人不但善用撲克牌遊戲通緝薩達姆,還能用遊戲來教育孩子理解真實的金錢社會。”
15歲那年,大女兒蘇珊就在父親的引導下,玩起了一個叫《工業大亨》的虛擬經營遊戲。這個遊戲比我國流行的《大富翁》遊戲要複雜得多,孩子不僅僅是在遊戲中買賣股票和不動產,更要模擬近乎於真實的商業世界,在遊戲中經營自己的公司。遊戲者必須從尋找及開采原始資源做起,逐步發展到生產製造產品,管理物流,並擴大生產能力和銷售網路,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降低生產成本。遊戲甚至將季節等因素對商業活動的影響也納入其中。
伴隨著商業環境的變化,遊戲者也需要隨時調整自己企業的經營策略,生產真正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遊戲中的市場每“年”都會有新的產品出現。玩家若是能搶先研發出新的原料或商品,將能讓企業更有競爭力。遊戲提供了150多種不同的產品,從礦、民生用品、食品、紡織品到娛樂用品、電子產品。遊戲用滾動式的菜單將隨時報告各種產品、原料在期貨市場的最新資訊。通過搜狐理財玩經營遊戲,蘇珊逐漸理解了“怎樣的企業才是一家好企業”,以前都是父母告訴她買哪支股票,現在她會在“爸爸股票交易所”中根據自己的判斷來選擇值得投資的“績優企業”了。通過遊戲的熏陶,她更懂得了在陪母親日常逛商店的時候留心研究商店中陳列的各種商品,從而在商品層麵判斷其供應商、銷售商的經營狀況和業績;同時,孩子很早就建立了經濟大氣候的變化會影響投資收益的觀念,從而開始嚐試“在最好的時候買入和賣出”。
4.書中自有黃金屋
有人問泰德:“您的這些絕招都是您發明的嗎?”泰德哈哈大笑說:“我都是自學的,明尼蘇達大學出版的《如何教你的孩子理財》就是其中的經典教材。此外,美國有很多媒體提供理財及理財教育的金點子,不但家長能夠學習,更重要的是一旦孩子知道‘書中自有黃金屋’,他們就能夠通過各種自學途徑來獲得理財的真功夫了。”
泰德的小兒子彼得並不滿足於家庭理財遊戲和虛擬經營遊戲,他從16歲開始閱讀大量投資理財的經典書籍,瀏覽網站,觀看電視節目,參加理財講座,從中尋找投資理財的竅門並應用於真實的投資實踐中。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主持理財節目的戴維·蘭斯是他最崇拜的大師,通過刻苦研習戴維·蘭斯製作的自學光盤,小彼得很快成長為一位真正的投資理財行家,在網絡股剛剛開始跳水的前夕,彼得果斷地套現了手中的科技企業股票並預見到房地產業將在經濟危機中反彈,隨後向父親借款購入了一處小型房產,挖到了第一桶金。
(第四節)法國青少年的理財教育
在法國,使人感觸最深的是法國孩子的學習狀態。法國家長望子成龍的願望與我國家長如出一轍,但是,對於孩子的培養,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方式和方法。
一、周三下午沒課博物館成了天堂
法國基礎教育和我國極為相似:重哲學、重曆史、重基礎文化,內容龐雜,學生負擔和歐美其它國家相比是比較重的。但與此同時,法國對孩子的素質教育極為重視。
每周三下午,法國的小學和初中不開課。體育場上小足球隊員、小籃球隊員在飛奔疾跑;博物館成了學生專場,教師和博物館講解員引導孩子們發現另一個世界。在法國,所有的國立博物館免費為教師及18歲以下的年輕人開放,為他們組織專場講解。
盧浮宮有一些為學生的服務項目,“藝術車間”就是其中之一。2003年二、三季度,“車間”開設了32個專題的活動,如“了解園林”、“認識菘藍”(一種植物染料)、“古埃及服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