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少年理財故事(3)(1 / 3)

拆解PC,使Dell清晰地看到了商機。一台售價3000美元的IBMPC,實際上零件隻要600~700美元,而且技術也不是IBM的。經銷商以2000美元進貨,淨賺1000美元,但提供的服務和支持十分差勁。Dell決定抓住這個商機,這時,Dell的父母幹預了,他們希望他能像他哥哥一樣成為得州大學的高材生。1983年,Michael Dell考入得州大學學習生物學。上大學那天,Dell開著自己訂報收入買來的白色寶馬車,車廂的後座上放著三台計算機。

(第四節)索羅斯的少年

談到索羅斯,許多人直覺上一定會有種嫌惡的感覺。外界指責他1992年重創英格蘭銀行,大賺十億美元,迫使英國退出歐洲彙率機製,索羅斯也自此一戰成名,並開啟市場力量淩駕政治考量的新時代。1993年索羅斯放空德國馬克,1997年狙擊泰銖,引發亞洲乃至全球性的金融風暴,讓多少善良百姓飽受經濟破產後的煎熬,索羅斯本人也因1998年與香港政府大戰失利,以及掀起俄羅斯外債危機後自食惡果、铩羽而歸,損失數十億美元,元氣大傷。

不過,大炒手形象的背後,索羅斯卻也是國際著名慈善家,光是對俄羅斯的捐款累積就高達七億五千萬美元,甚至超過美國,慷慨程度不下於台灣政府,這種亦正亦邪的形象,讓人對索羅斯的成長曆程,多了一分好奇,許多權威學術機構也開始研究“索羅斯現象”的深層結構。讓我們先從少年索羅斯談起吧!

索羅斯的少年經曆影響了他的一生。猶太血統的索羅斯,1930年出生在匈牙利首府布達佩斯,父親提瓦達是名律師,家境富裕。不過,快樂的日子沒有多久,1944年德國納粹黨人入侵匈牙利並全麵屠殺猶太人,索羅斯家人麵臨生命危險,提瓦達替全家購買偽造身份證,並替納粹者迫害同胞,目的是換取家人安全,但是,提瓦那也暗中幫助許多猶太同胞,一切作為隻能怨歎造化弄人。

然而,這段死中求生、無比殘酷的曆程,對索羅斯一生產生難以磨滅的影響,索羅斯就曾經表示:這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年,我從父親那裏學到了生存的藝術,大大影響我的投資觀念與哲學。

1947年,17歲的索羅斯離開前蘇聯控製下的匈牙利,來到倫敦。這段時間他窮困潦倒,是生命中的低潮期。不過卻幸運地遇到一位思想啟迪的重要人物——卡爾巴柏(Karl Popper)教授。巴柏教授提出一個相對共產主義與其它社會主義不同的觀點,稱為“開放社會”(Open Society),巴柏認為理想中的社會,應該是一個“沒有任何人可以壟斷真理,每個人都擁有不同觀點、不同興趣的權利,大家都應有相互容忍與評論的自由,但是也要相互尊重與和平共存的機製”。

這種強調尊重人權、包容異見,鼓勵爭執與辯論的多元社會價值觀,使得索羅斯相信應該致力打開封閉的社會,使社會更具有活力,批判性的思考方式應該大受鼓勵。正因如此,一般公認索羅斯是個固執己見,並理想掛帥的堅毅執行者,隻要自己做得是對的,替天行道的救世主情懷就會出現,這與他少年時期經曆息息相關。

(第五節)洛克菲勒孫子的零用錢

小約翰D·洛克菲勒(石油大王約翰D·洛克菲勒的兒子)一直認為自己是父親巨額財產的管理者而不是擁有者。他把博愛當作畢生的事業,一生中為公共事業捐獻了5000多萬美元。他曾經出資修繕凡爾賽宮,設立了阿卡迪亞和格蘭德泰頓國家公園,捐獻地皮給聯合國在紐約設立總部。在這裏我們看到的是他在1920年5月1日寫給兒子約翰D·洛克菲勒三世的一封信。小約翰D·洛克菲勒當時46歲,在信裏他為14歲的兒子列出了“財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