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百年孤獨》(1 / 3)

作者:[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

作者生平

加西亞·馬爾克斯(1927—),哥倫比亞作家、記者。出生在馬格達萊納省阿拉卡塔卡鎮的一個醫生家庭。他自小在外祖父家中長大。外祖父經常給他講內戰時期的往事,外祖母也給他講神話傳說和鬼怪故事,這成為馬爾克斯以後創作的重要源泉。13歲時,他遷居首都波哥大,就讀於教會學校。18歲進國立波哥大大學攻讀法律,並加入自由黨。1948年,哥倫比亞發生內戰,中途輟學。不久,他進入報界,任《觀察家報》記者,同時從事文學創作。1954年起,任該報駐歐洲記者。1961年起,任古巴拉丁社記者。1961—1967年僑居墨西哥,從事文學、新聞和電影工作。1971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稱號,1972年獲拉美文學最高獎——委內瑞拉加列戈斯文學獎,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和哥倫比亞語言科學院名譽院士稱號。

馬爾克斯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與現實的巧妙結合,以此來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審視人生和世界。重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百年孤獨》(1967年)《家長的沒落》(1975年)、《霍亂時期的愛情》(1985年),中篇小說《枯枝敗葉》(1955年)、《惡時辰》(1961年)、《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1961年)、《一件事先張揚的凶殺案》(1981年),短篇小說集《藍寶石般的眼睛》(1955年)、《格蘭德大媽的葬禮》(1962年),電影文學劇本《綁架》(1984年),文學談話錄《番石榴飄香》(1932年)和報告文學集《一個海上遇難者的故事》(1970年)、《米格爾·利廷曆險記》(1986年)等。

作品概要

西班牙人的後裔何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住在遠離海濱的印第安人的村莊。他與烏蘇娜新婚時,烏蘇娜由於害怕像姨母與叔父那樣,生出長有尾巴的孩子,因此拒絕與丈夫同房,每夜穿上特製的緊身衣。鄰居阿吉拉爾為此恥笑何塞,何塞便殺死了阿吉拉爾。死者的鬼魂從此經常出現在何塞眼前,鬼魂那痛苦而淒涼的眼神,使得何塞日夜不得安寧。何塞和烏蘇娜離開村子,外出尋找安身之所。在經曆了兩年多的奔波之後,他們受夢的啟示來到灘地上,並且決定在灘地上定居下來。後來有許多人遷移至此,這裏形成了馬孔多鎮,布恩迪亞家族在馬孔多的曆史由此開始。

何塞是不甘寂寞的人,而且非常有創造力。他從吉卜賽人那裏得到航海用的觀像儀和六分儀,通過實驗認識到地球是圓的,如同人們通常吃的橙子。他看到放大鏡可以聚焦太陽光,便試圖研製出威力無比的武器。他從吉卜賽人那裏看到磁鐵,便想用它來開采金子。他對自己所過的貧窮落後的生活非常不滿,因此經常向妻子抱怨說,咱們旁邊的河流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世界上正在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可咱們仍在這兒如蠢驢般過日子。因為馬孔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外界沒有任何聯係,所以何塞決心開辟出新的道路,使馬孔多與外界聯係,並借助外界的發明富裕起來。

何塞和鎮上的人幹了兩個多星期,他們披荊斬棘,吃盡了苦頭,最後卻以失敗告終。何塞感到非常痛苦,他無可奈何地說,咱們會在這兒活活地爛掉,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享受不到科學的好處。他後來沉迷於煉金術,整天把自己關在實驗室裏。由於他的精神世界如此廣闊,與馬孔多狹隘的現實格格不入,他陷入孤獨之中不能自拔,最後終於精神失常。何塞的家人把他綁在大樹上,幾十年之後,他才在那棵樹上死去。在何塞死去之後,烏蘇娜成為家裏的頂梁柱,她活了一百多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