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議論文寫作(1 / 3)

議論文是指以議論說理為主的文章,作為寫作的一種主要文體,一直是學生們學習訓練的重點之一。一篇“以理服人,以理取勝”,推理邏輯性強的議論文往往能受到好評。

一、培養較好的寫作素養

寫作素養,即文字表達能力。有的同學把寫作素養僅僅看作是遣詞造句的文字技巧問題,是語言運用問題,這是遠遠不夠的。一篇好的議論文,首先立意要新要深,也就是要確立好文章的論題;其次要考慮謀篇,即從開頭、選材、布局、過渡、照應、敘述、論辯,一直到語言、句式、筆法、結尾,都要通盤安排。這顯然不單純隻是個文字技巧問題。

培養寫作素養,首先要把功夫下在立論與論證上。立論新,一下子就能抓住讀者的心。而善於運用多種多樣的論證方法,絲絲入扣,鞭辟入裏,則議論常具有征服人心的強烈力量。

其次,培養寫作素養,要力求把文章寫得生動活潑,富有文采,即要在語言形象化上下功夫。試想,一篇議論文隻有深刻的思想內容,但寫得枯燥乏味,幹巴巴的八股腔,板著麵孔說些空洞、抽象、呆板的套話,那是沒有生命力,也沒有人要看的。議論文的文采,當然不是指堆砌“舞風珠樹月中懸”,“行殿參差翡翠光”這一類華麗辭藻,而主要是指文章要通俗、簡潔、準確、形象、這要求我們下苦功夫學習和掌握語言,做到像郭沫若同誌所要求的那樣;“胸藏萬彙憑吞吐,筆有千鈞任歙張。”

二、多寫多練習

有了較好的寫作素養,要練就“下筆千言,倚馬可待”的真功夫、硬功夫,這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而需要在長期寫作實踐中磨煉、提高。重要的是勤練筆,堅持天天寫,天天練,使自己的思路和運用文字的技巧天天像升火待發的輪船一樣,一聲令下即可啟航。熟能生巧,多寫出技巧。讀過《契訶夫手記》的人,就可以看到這位偉大作家的手頭何等勤勉,既隨時隨地寫下許多生活的片斷,又記下不同人物的對話,各種景物的描繪。阿·托爾斯泰也不厭其煩地做過文字練習,曾運用九種不同的句式來描寫同一事物,同一個動作。可見,要想得心應手地駕馭文字,就要從運用文字的基本功上下功夫練習。

三、認真學習,揣摩範文

提高寫作技巧和運用語言的能力,除了多寫多練外,很重要的一個方麵必須認真學習,揣摩範文。從文章的題目、開頭、立論、布局、選材、論辯、語言、句式、筆法,直至文章結尾,逐一加以研究,領會。著名京劇藝術家蓋叫天先生非常強調學藝要“默”。他說:“默”就是用腦筋去常思索、揣摩,不經過“默”,藝術不能溶化,提高。我們學習範文也要“默”,就是在認真讀完範文後,閉眼默一默,文章說的是什麼意思,那一段怎麼寫,那一個問題怎麼分析,語言運用好在哪裏,讀了文章自己得到什麼益處,如果讓自己寫,怎樣開頭、展開和結尾,差距在哪裏,等等。這樣通體默一默,你才算把這篇範文消化了,把範文的營養吸收了。否則光讀不想就成了“文章讀人”,而不是“人讀文章”。學習是為了創新,但能不能創新,要看你學得好不好。學習,要得到靈魂、精粹,就一定要用“默”的功夫,“默”然後才能“悟”,即所謂“心明自明”。把學的、練的、看的、聽的、都融合在一起,“萬法歸一”,然後才能學而通,通而化,化而新,達到創新的境界。

四、留心教師的評語

“處處留心皆學問”。勤動筆頭是學習,選讀範文是學習,留心教師怎麼改評自己的文章,更是必不可少的學習。教師評改作文,下的評語中,往往是作文的優、欠點。學生應特別注意自己的欠缺,分析、總結、提高。同時,竊以為,教師評語中一個不可少的部分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心理教育和啟迪。隻有思想純正,心靈空明、寧靜的人,看問題才能中肯、透徹。

總之,“文有法,而無定法”,寫作關鍵是要具有較豐富的知識,紮實的文字基礎,純正的思想意識,空明的心靈,方能下筆詳略得當,談論風生,議論中肯,論證嚴密,說理透徹,觀點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