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異玻璃”之謎
清朝的時候,有一個姓汪的官員外出,當他乘坐馬車行走在一處河堤上時,天空突然陰雲密布,電閃雷鳴,下起很大的雨來。這時,他急忙讓車子停在一棵大柳樹下躲雨。
雨過天晴以後,汪某下車小便。回來時猛然看見車窗內有好幾個人影,心中不禁大吃一驚。汪某馬上揭開車簾觀看,但車廂裏空無一人。仔細觀察後,汪某發現人影原來是在車窗玻璃上。等到他回到家,玻璃上的人影依然不散。他的家人都以為是“神異”,於是,就把這塊玻璃取下供奉起來。
這樣,大約過了20年。有一天,汪家的兒童玩弓箭遊戲,不小心打碎了被供奉著的“神異玻璃”。奇怪的是,在它的每一塊碎片上,影像仍然是完整的。
翰林院侍讀張亮基是汪某的外甥,他得到了這樣一塊碎片,因不明白,拿給他的好友姚元之看。這樣,姚元之便把他自己所看到和知道的“這個神異般的玻璃故事”收入到他的《竹葉亭雜記》中。
2.全息照相的來龍去脈
照相機照出的相片一般都是平麵的,用物理的話語來說,得到的僅是一張二維圖像,沒有立體感,很多信息都失去了。直到激光發明後,人類才第一次得到了全息照片。
那麼,什麼是全息照相呢?
全息照相是指一種記錄被攝物體反射波的振幅和位相等全部信息的先進照相技術。其不僅可以記錄物體上的反光強度,同時也可以記錄位相信息。因此,一張全息攝影圖片即使隻剩下一小部分,也可以重現全部景物。
全息照片一般不用照相機拍攝,而要用一台激光器。用分光鏡把激光束一分為二,其中一束直接照射到感光膠片即全息幹板上(我們稱之為參考光束),另一束(即物光束)照到被攝對象上。當光束被物體反射後,它的反射光束也就被照射到膠片上。這就是全息照相的攝製過程。
全息照片和普通照片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照片。當人用肉眼去看時,全息照片上隻有些亂七八糟的條紋。但是若用一束激光去照射該照片,眼前就會立刻出現逼真的立體景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就可看到原來物體的不同側麵,讓人感覺非常奇妙。若是不小心把全息照片弄碎了,也沒有關係,因為人們可隨意拿起其中的一小塊碎片,用相同的方法觀察。在每一張碎片上,原來的被攝物體仍能完好無損地顯示出來。
現代科學表明,全息照相利用的是光的幹涉原理,它利用兩束光的幹涉來記錄被攝物體的信息。
3.別出心裁的應用
美國有一家製作食品的公司,他們的設計師通過獨出心裁地設計,巧妙地把“光”和“甜味”結合在一起,生產出了一種令人歎服的新奇糖果,並把它取名為“全息糖果”。生產師們要在巧克力和糖果的表麵鑲上一條條極細的波紋,製作過程非常特別。當光線照射到這些波紋上時,它們便會自動擴散,形成一個個神奇的全息影像,神奇而有趣。
這家公司還打算與好萊塢及其他食品商合作,以便使兒童電影中的某些場麵能在糖果上重現。假想一下,若是在糖果的內層加上各式全息影像,等當糖果在溶化時,便出現各種不同的影像,這無疑是非常神奇而有趣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