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宇宙起源(1 / 2)

第一幅刻畫的是一片虛無縹緲好像是很稀薄的薄霧似的東西,像是一片無邊無際、無盡、無法形容的天宇太虛,難道描述的是“道”?在太虛中好像還有一個仙人在遊蕩;第二幅是在第一幅的基礎上,那些稀薄的虛無的東西開始收縮凝結;第三幅是前二幅的東西凝結而成一個四周布滿火焰的,似乎在不斷膨脹的太極陰陽球;第四幅是太極球爆發,分例成兩條陰陽魚;第五幅是陰陽魚產生成了先天八卦類的形狀;第六幅刻畫的是一幅混沌初開的星空,有星係、有銀河,萬事萬物開始形成;第七幅、地球出現,有幾位神仙,像是元始天尊與玉皇等仙尊,在運驅陰陽造就江河湖海;第七幅是一個巨人在開天辟地;第八幅是好像是靈寶天尊禦衡萬物之生機,把一個東西放進了水中,在水中不斷繁殖。難道是傳說中的“幾”,靈寶天尊創造“幾”,得水而活,然後斷裂繁殖為“斷”。斷是最初的微生物,經過幾億年的演變,形成了千姿百態的生物世界。第九幅隻是在圖的上方用金文雕刻了幾個字“三清仙境”,而下麵是空白,似乎是等待誰去完成這幅圖畫。

這一係列雕刻難道是在描述宇宙的起源?描述“道上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故事?還有,最後一幅畫難道是等某一位成道之人去完成“三清仙境”的畫作?

這是什麼意思呢,難道是暗示我們探尋宇宙的起源?探尋宇宙起源之路就是成“道”之路,成“仙”之路?我想起了《道德經》這部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的道家神奇經典。甚至有道教徒認為,誰真正理解了《道德經》,誰就能成仙。

《道德經》首章就被認為是論述宇宙起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眇;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讀了《道德經》很多遍,我最為驚歎的是幾千年前先人的智慧竟然如此之高,這讓我更相信老子作為三清尊神之一的存在了。老子認為:宇宙產生於“道”,而這個“道”不是一般的道,是“非常道”。“道”是什麼事物呢?“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之曰道”。意思是:有一個事物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經存在了。聽不到它的聲音也看不見它的形體,寂靜而空虛,獨立存在而永不停息,循環往複而永不衰竭,晃晃忽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可以作為萬物產生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叫什麼名字,勉強把它叫做“道”吧。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道生“一”,“一”生陰陽,陰陽生成萬物。跟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生萬物是差不多的意思。後來我讀了現代科學有關宇宙起源的一些理論,跟老子的論述竟然有驚人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