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7章 威廉·諾爾斯(1 / 1)

威廉·諾爾斯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他曾在2001年與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和美國科學家巴裏·夏普雷斯一起獲得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人們用這一重要獎項來表彰他們在不對稱合成方麵所取得的重大成就,這三位化學獎獲得者為合成具有新特性的分子和物質開辟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他們所取得的成果一直到現在仍然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比如抗生素、消炎藥以及心髒病藥物等,都是根據他們的研究成果製造出來的。

瑞典皇家科學院的新聞報刊曾經提出過,很多化合物的結構其實都是對稱性的,並將這種對稱性比喻成人的左右手,因此又被稱為手性。而藥物也同樣存在這種特性,某些藥物成分往往被分為兩個對立麵,一部分有治療作用,而另一部分不但沒有藥效甚至有毒副作用。而且這些藥是消旋體結構,它的左旋與右旋共同存在於同一分子結構中,但是這一觀點也使人們開始認識到將消旋體藥物拆分的必要性,而諾爾斯等2001年的化學獎得主就是在這方麵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們使用特定的對映體試劑或催化劑,將分子中沒有作用的一部分剔掉,隻利用其中有效用的一部分,就像分開人的左右手一樣,分開左旋和右旋體,再把有效的對映體作為新的藥物,這就是不對稱合成。

在這個重要貢獻中,諾爾斯的貢獻是在1968年發現的能夠使用過渡金屬來對手性分子進行氫化反應,以取得具有所需特定鏡像形態的手性分子。他的研究成果很快就在工業應用中發揮了作用,例如在治療帕金森病的藥L-DOPA就是依照諾爾斯的研究成果製造出來的。

後來,野依良治在諾爾斯以上的研究基礎上又對映性氫化催化劑傲了進一步改良,而夏普雷斯則是由於發現了另一種催化方法--氧化催化而獲獎。他們的發現開辟了分子合成的新領域,對學術研究和新藥製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最重要的是,他們的發現具有很大的實用性,所取得的相關成果已被應用到心血管藥、抗生素、激素、抗癌藥及中樞神經係統類藥物的研製上。目前,手性藥物的治療效果早已得到了證實,幾乎是原來藥物的幾倍甚至幾十倍,在合成中引入生物轉化已成為製藥工業中的重要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