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2章 建設國際空間站的“曙光”號(1 / 1)

建設國際空間站是一個龐大的計劃。預計在5年的組裝過程中,美俄將進行45次航天飛機與火箭的發射以及159次太空行走。到2004年,這個預計耗資600億美元、由16國參加設計和建造的國際空間站才可能完成,屆時,國際空間站將是夜空中最明亮的人造天體之一。

就在“曙光”號順利升空,進入預定軌道後沒多少天,12月4日,美國“奮進”號航天飛機也攜帶著美國為國際空間站建造的第一個組件,於當地時間4日3點35分從卡納維拉爾角升空。此次送上太空的國際空間站組件是名為“團結”號的節點艙。之後,“奮進”號航天飛機一直在太空裏追趕“曙光”號。

月6日,“奮進”號中的飛行指令長羅伯特·卡巴納將航天飛機定位在“曙光”號旁幾米遠處,宇航員南希·柯裏操縱著航天飛機上的機械臂輕輕地把國際空間站的頭兩個組件——俄羅斯建造的“曙光”號功能貨物艙和美國建造的“團結”號節點艙在距地麵三百八十多千米的軌道上連接在一起,從而為今後國際空間站的組裝工作打下了基礎。

美國宇航局的官員們說,這兩個艙的連接對於國際空間站今後的組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由美國建造的“團結”號節點艙具有六個接口用於今後連接;俄羅斯製造的“曙光”號功能貨物艙則負責在空間站建設初期提供動力。

月12日北京時間10時50分,組裝中的國際空間站借助航天飛機發動機的動力再次升高飛行軌道。這是國際空間站頭兩個組件——“曙光”號功能貨物艙與“團結”號節點艙聯合體第二次升高軌道。升高其軌道的目的在於保證它們到1999年5月下一個考察組進入空間站之前,能在無人狀態下正常運行。

對於這整個國際空間站組裝事件來說,也許“奮進”號航天飛機上的指令長卡巴拉的一番話足以說明人們的心情:“此次太空飛行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到目前為止,飛行十分成功,我們非常高興,並期盼太空站能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