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皓月出了煙霞穀之後並未直接取道大路,而是兜了個圈子,又從祝融峰另一側的小路下山,冒著夜色策馬朝西北方向奔去。
她在出穀之前便已經想好了去處。
——能夠收留自己,又不會引來父親責罵的,唯有蜀中唐門。
二十多年前,藍柏臣還是籍籍無名的後生晚輩之時,因奉師命去蜀中一帶,巧遇唐門四小姐唐韻馨。那時他一無家業二無盛名,卻有著對劍術異乎尋常的專注和執著。或許正是這難得的堅韌正直,使唐韻馨對他有了好感。
蜀中春雨綿綿,兩人情愫暗生,等到藍柏臣要回衡山時,唐韻馨便向父母說了此事。但其父唐仲嚴是唐門族長,見多識廣的大人物對藍柏臣這樣的晚輩自然是不放在眼裏。在他看來,這種初出茅廬的小子江湖上遍地都是,女兒隻不過是因為平時很少外出,才會被藍柏臣所吸引。
於是一聲斷喝,阻止了唐韻馨的話語。
唐韻馨有兩位兄長一位姐姐,還有一個五妹,均是對父親言聽計從,她自幼也很是乖巧,從不惹是生非。可就是那一次,她鼓起勇氣說出自己的心事,卻被父母嚴加製止,那種眼神甚至讓她覺得自己是犯了天大的錯誤。不僅是父母,連兄長與姐姐都或是勸解或是訓斥,總之都是告訴她一句話:藍柏臣配不上你。
藍柏臣不卑不亢地前來拜見唐仲嚴,卻被拒之門外。原因是他還不夠資格。
唐仲嚴夫婦認為隻要能阻斷兩人的聯係,韻馨最多是哭上幾次,過一段時間自然就漸漸淡忘。可他們都低估了這四女兒的韌性。
十五之夜,明月當空,唐門眾人濟濟一堂,在大廳焚香禱告。被反鎖在閨房內的唐韻馨卻在其妹韻嵐的幫助下,跳出後窗翻過了高牆。
四小姐坐在高牆上回頭一望,蜀中唐門樓宇連綿,在夜色下猶如巨獸聳峙,心中暗生寒意,不由向五妹韻嵐道:“妹妹,等我有了自己的家之後,一定會回來找你。”
唐韻嵐那時尚年少,對每一個人的未來都充滿希望,她覺得能夠與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即便受點委屈,也總有撥雲見日的一天。
她與四姐揮手作別,兩人都沒想到,這一別,便永無相會之日。
唐韻馨逃出唐門後找到了藍柏臣,藍柏臣之前根本不知道她會做出這樣大膽的舉動,但抵不住情深款款,兩人最後還是一起逃離了蜀中。他又怕唐仲嚴追到衡山將韻馨抓回,因此便帶著她到了浙江,在北雁蕩好友於賀之處暫避了一陣。後來得知唐仲嚴大發雷霆,果然去過衡山要人,但因找不到女兒也隻能打道回府。
數月過後,藍柏臣攜唐韻馨回到衡山,其師對他很是不滿。他自感慚愧,便與唐韻馨住在了祝融峰下的煙霞穀。此後夫婦兩人也曾托人傳信回唐門請罪,但均是石沉大海,毫無回複。
唐韻馨知道父親性格剛硬,最是愛麵子,她這一出私奔鬧劇,在江湖中丟盡了唐門的顏麵,他是再也不會認這個女兒了。因此她雖與藍柏臣成親生女,卻始終懷有心事。而藍柏臣依舊專注於練劍,穀中大小事務都交由唐韻馨打理,數年之後,唐韻馨竟積勞成疾。
一直到唐韻馨去世前,藍柏臣始終都以為她隻是思鄉情切,沒什麼大礙。她病故的時候,女兒皓月方才五歲,還不太懂得生離死別的涵義。皓月隻記得母親向來都很勤快,家裏家外布置得井井有條,清清爽爽。可不知怎麼的,母親忽而就臥床不起,這一病,便再也沒有好轉……
母親去世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皓月還是會搬著小竹椅子坐到床前,望著已經空蕩蕩的床板,想著母親當時就躺在這裏,怎麼會一下子就沒有了?
可她不敢問父親,因為父親一提到這個話題,就會變得異常沉默,半天都不說一個字。她就在這樣的困惑與迷茫中度過了自己最難熬的那段時間,直到某天,很少有外客到訪的煙霞穀裏忽然來了一群說著外鄉話的客人。其中有一個中年女子,見了她,便攬進懷裏,嗚咽哭泣。
他們告訴皓月,這是她的姨母。
這群人都是來自蜀中唐門,也就是母親的娘家。
藍皓月在七歲時,才第一次被接到了唐門,見到了許許多多的“親人”。
或許是因為唐韻馨的早亡,以及之後唐門又接連不斷地發生了一係列的不幸,唐老夫人對皓月這個外孫女倒是格外的心疼。
藍柏臣與唐門依舊關係冷淡,而皓月則會每隔一年就回一次蜀中,探望已經年邁的外祖母。
所以這一次她思前想後,還是決定往唐門暫住,至少要讓頑固的父親知道,她並不願意做一個牽線木偶,任由他擺布。
打定了主意後,藍皓月便馬不停蹄趕往蜀中。衡山離唐門相距甚遠,她從襄陽回來後都沒怎麼休息就又開始長途跋涉,經過了兩天之後,已經是疲憊不堪,白天騎在馬上也架不住睡意朦朧。
因此她不得不放慢了速度,半個月後,到了湘西一帶,以往她前去蜀中都是由父親派人護送,每到此地都要格外留心。湘西自古民風彪悍,尤其是在這本就不太平的亂世,更是盜匪橫行,時有殺人越貨之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