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沒完沒了的私人電話
大部分年輕人都能分清工作時間和私人時間,但也有一部分年輕人“公私不分”,在工作中沒完沒了地接聽或撥打私人電話。在工作中做私人的事情,肯定會分散你的注意力和工作的動力。如果不想讓自己的私人時間也被工作的事情侵占,那麼最好能夠限製在工作中做私人事情的時間。
4.雜亂不堪的辦公桌麵
不知道你的辦公桌麵是整潔規整的,還是雜亂不堪的?如果在工作中你能夠很輕易地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那麼也不算什麼壞事,可是當你不能迅速找到自己需要找的東西時,就應該考慮清理一下你的桌麵了。如果你仔細計算一下,就會發現,在混亂的桌麵找東西會花費我們大量的時間,也會分散我們大把的精力。
5.可以關掉的電腦程序
很多白領整天都必須麵對電腦工作,有時候需要打開多個重要的程序進行辦公。不過在多數情況下,很多程序並不是一直在使用,開在那裏也僅僅是空閑著。這時候,關掉那些沒有用的電腦程序,能夠快速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千萬不要讓它們一直開著。
6.不可避免的同事打擾
同事是我們每天都必須麵對的人,如果你已經厭倦了同事的各種打擾,不妨給自己製訂一個“免打擾”計劃,比如在處理緊張事務的時候,禁止和同事寒暄,對於同事的“無理”請求,隻要不是你的分內之事,完全可以選擇拒絕。這樣,同事的打擾也不會分散你的精力了。
洞察內心,找出自己真實的渴望
在這個競爭激烈又充滿誘惑的時代,年輕人內心的渴望也不斷發生著變化。有的人追求職場高升,有的人追求名譽和地位,有的人追求金錢和愛情。那麼,你內心的渴望又是什麼?
當你拿起一周的工作計劃表,在公司裏來回穿梭;當你打開電腦,處理各種各樣的文件;當你撥通電話,和客戶談得眉飛色舞;當你領到這個月的薪水、站在領獎台上、完成了一本著作、賣出了一幢房子、和心愛的人戀愛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都是你內心最渴望的東西嗎?
如果你能夠洞察自己的內心,對於自己真正渴望的東西有所了解,就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標和需要,從而為此付出努力和辛勞。相反,連自己內心的渴望都不清楚的人,很容易會患上“瞎忙症”。
富豪巴菲特說自己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因為他既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又能賺到很多錢。有一次,巴菲特受邀前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演講,當學生們問起他成功的訣竅時,他微笑著說:“我和大家並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如果一定要說有的話,那就是我的知道自己內心最渴望的東西是什麼,並且每天都在為此而努力。”
巴菲特告訴學生們:“現在學什麼專業,做什麼工作,都會和將來的收入有關,也和自己的快樂有關。簡單來說,就是關乎自己的飯碗和心情問題。如果我問你們,將來應該遵從自己內心的渴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還是做自己擅長,並且很賺錢的事情?你們會怎樣回答呢?”
大部分學習的回答都是做自己擅長,並且賺錢的事情。他們還給出了充分的理由,認為賺的錢越多,才越成功。
巴菲特又問:“如果再給你們兩個選擇,一是很有錢,但是生活得不快樂;二是錢不多,但是每天都過得很開心。你們又會怎樣選擇呢?”
這一次,大多數學生都選擇了後者。
巴菲特點了點頭:“那麼你們從現在起需要重新製訂自己的‘計劃表’了,因為你們給自己製訂的目標,也許並不符合你們內心真實的渴望。”
對於年輕人來說,手上有一份“月計劃清單”或者“季度目標表”,都不奇怪。有的人甚至還製訂了“年度目標”和“五年目標”。然而,在這些計劃和清單中列出的種種,都是你內心最渴望得到的東西嗎?很多人已經把成功的順序搞反了,比如很多人將內心的渴望設定為金錢、名譽、地位,當這些渴望都逐一實現的時候,他們會感到欣喜和滿足,而當這些渴望都無法實現的時候,又失落絕望起來——全身心的付出最後變成了瞎忙,沒有任何回報可言,誰不會感到失落呢?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換一種心態,在製訂自己的“計劃表”、“戰略目標”、“長遠安排”之前,不妨先洞察一下自己的內心,對於自己最渴望擁有的,最渴望經曆的事情都一目了然,然後再去製訂自己的計劃單。也許你內心最渴望的是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快樂”起來,也許你一直想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豪宅,或者晉升為公司的總裁,這些都可以成為你計劃單裏的一部分。隻是這些東西真的能夠給你帶來“強大”和“快樂”的感覺嗎?當你真正住進豪宅之後,可能會因為按揭購房而變得窮困潦倒起來;當上了總裁之後,每周的工作時間還會成倍增長。也許,“強大”和“快樂”的感覺隻要一間普通的公寓就可以得到,因為這樣你就有了餘錢去世界各地旅行,或者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