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下道。
跛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於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照昆大陸一險山,山峰峻峭,高聳入雲。然而,就是在這樣險峻的山頂上,卻矗立著一座毫不顯眼的小廟。
近得山頂,廟外禿石林立,廟內幹淨清冷。或許是山太高,路太險的緣由吧,寺廟之外,幾無人跡。然而在寺廟內部,卻到處透著一股祥和瑞氣,隱隱約約還有梵音禪唱,,絲毫不顯落寞之意。佛音入耳,平心靜氣。
循著聲音源頭,若有人看到的話,一定會驚異無比,在這座小廟中,居然隻有兩個人——一個老禿頭,一個小禿頭,姑且稱他們為和尚吧。而從外麵隱約飄出梵音禪唱,正是來源於他們兩個人。
忽然,小和尚停下禪誦,隻見他雙手合十,微一躬身道:“師傅,弟子遲鈍,心有疑問,困惑已久,求師傅解答。”
老和尚看起來麵貌盡透祥和,給人一種極為安全的感覺。聽到小和尚的話,也停下了禪誦,睜開眼睛,微微一頷首,和藹道:“困惑積心,久而霍己,是以,當問則問。”
“弟子受教。”得師傅允許後,小和尚再次躬身道:“弟子愚昧,從小伴於師傅身旁,已有十年之久,自認佛學略有小得,然,十年卻不知師傅口中常說的因果”語音一頓,小和尚抬頭,麵露疑惑道:“師傅,到底何為因果?”
老和尚微微一笑,而後緩緩說道:“因果道,道因果,萬物皆有因,萬物皆有果,一因結一果,一果定其道。道可生,生可正,亦可邪;道可滅,滅道因果消。是以,持道者,生因果,競道者,惹因果;而後,是非自生其中,是為因果。”說到此處,話語一頓,轉而道:“然,世事恒是,世事恒非?”不待小和尚回答,便自言道:“世事無恒是,世事無恒非,是是非非,無是無非,乃因果循環,道之所然也。”
老和尚說完,看著麵前已然陷入沉思的小和尚,雙目微闔,再次禪誦起來,小廟裏又恢複了梵音繞梁。
“師傅,弟子佛學淺陋,不知師傅所言。”良久,回過神來的小和尚麵色較之先前愈發困惑不解,清秀的臉上露著一絲難色。
老和尚再次停止禪誦,睜開眼睛,微笑道:“對便是不對,不對便是對,你不知方為對;我剛才所言,乃是吾知因果;你欲知因果,光佛學、身傳是不夠的;待在這座山上,莫說十年,便是萬年,你也參不透因果其中奧妙。”
懷著希冀,小和尚再次道:“若欲知因果,那弟子當何為?”
老和尚道:“佛雲‘欲知之,便入之’,因果之道,也當如此,欲知因果,便要深入因果”說著,老和尚伸手朝著山下遠方一指:“爾之因果,便在其中。”
“弟子不解,求師傅明言。”
“入世”
老和尚吐出兩個字,而後眼睛再次閉起。小和尚欲再問,不過看到老和尚閉著眼,張口又止。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