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所以如此器重錢學森,是因為他是美國研究航空科學的最高專家馮?卡門的優秀學生,是美國最早研究火箭的組織——加州理工學院火箭研究小組的五個成員之一。在馮?卡門的指導下,美國的火箭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錢學森在這項研究中顯露出了卓越的才能。
1949年,當錢學森得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後,頓時沉浸在極大的喜悅之中。雖然他在美國生活了十年,在業界已有了極高的聲譽和地位,但他心裏始終認定:我是中國人,我的根在中國。我可以放棄在美國的一切,但絕不能放棄自己的祖國。我應該回到祖國去,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但是,錢學森準備回國的決定引起了美國軍方的極大恐慌。他們認為,錢學森至少值五個師的兵力,如果他將專業技術帶回中國,將會在國防上給美國帶來很大的威脅。於是美國官方以“間諜罪”將其扣押並拘留在一個海島上。
錢學森的同事及社會正義人士獲悉他的遭遇後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強烈抗議美國的強權行為。迫於壓力,美國當局釋放了錢學森,但仍對他進行各種限製,檢查和監視他的信件、電話等。
即便如此,錢學森仍沒有屈服,他不斷地提出嚴正要求:我要回中國去!然後,五年的時間過去了,錢學森的回國計劃仍然受到嚴重的阻撓。但他堅持不懈的抗爭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大力支持。
周恩來總理在了解了他的情況後積極進行援助,終於在中美談判中取得了勝利。1955年8月,錢學森博士終於回到了中國,他帶著妻子、兒女來到天安門廣場,激動地說:“祖國,我終於回來了!”
1955年初冬,剛剛衝破美國當局阻撓回到祖國的錢學森,來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參觀。院長陳賡大將問他:“中國人能不能搞導彈?”錢學森說:“外國人能幹的,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幹?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
就這一句話,決定了錢學森從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生涯。從此他一頭紮在了軍事科學的研究中,和普通科技人員一樣睡帳篷、吃粗糧,組織導彈試驗的測試、計算、分析和研究。他帶領著中國科學家們攻克了一道又道難關。
1960年11月5日,在錢學森的帶領下,我國成功進行了第一枚導彈的飛行試驗。1966年10月27日,錢學森又參與組織了我國第一枚裝有核彈頭的中近程地地導彈飛行爆炸試驗,即原子彈、導彈“兩彈結合”試驗。核彈頭在預定地點上空成功實現了核爆炸,此舉震驚了世界。我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又一次實現了曆史性跨越。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遨遊太空,向世界宣告新中國迎來了航天時代的黎明……
錢學森畢生的夙願,就是謀求中國軍事高科技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長遠發展。為此,他傾其所學,緊密關注國外的科學動態,不斷推出科研新成果,為祖國的國防事業殫精竭慮,作出了偉大的貢獻,他因此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
2009年10月31日,這位科學巨匠在北京去世,享年98歲。但他的事業被更多的年輕科學家繼承著,他不朽的功勳將永遠被史冊記載。
他無私奉獻的一生,正如“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頒獎詞評價的那樣:在他心裏,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