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飛蛾撲火

[釋義]像飛蛾自動撲火一樣。比喻自尋死路、自取滅亡。

也比喻不惜生命地奔赴所向往的目標。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

[同義]撲火之蛾自取滅亡

[例句]這個犯罪分子自以為是,不想此舉簡直就是飛蛾撲火。

[故事]打虎英雄武鬆,因殺死了毒死哥哥武大郎的西門慶與潘金蓮,被充軍發配到孟州牢城。武鬆不僅武藝高強,而且膽大心細。

這次武鬆和兩個押送他的官差順著官道一路直奔孟州城而去。天氣酷熱,三人又饑餓難忍,恰見一酒店。便來到門前有棵大槐樹的十字坡酒店歇腳喝酒。開店的孫二娘見武鬆包裹沉甸甸的,以為有很多金銀,頓生歹意,設計要用蒙汗藥蒙倒三人,奪取財物,肢解人身做人肉包子。

武鬆見孫二娘的眼睛賊溜溜地盯著自己的包裹,便知道這是個黑心店,但卻假裝不知,說道: “江湖上人講, ‘大樹十字坡,客人誰敢那裏過?肥的切做包子餡,瘦的卻去把河填。…孫二娘心中一驚,但仍然滿臉堆笑,連稱沒這回事,肉餡都是牛肉餡。武鬆又問:“這包子餡裏可否有毛發?你相公怎不在家?”孫二娘一一作答。

孫二娘回到廚房,一聲冷笑想:“這賊配軍卻來作死,倒來作弄老娘!正是‘燈蛾撲火,惹焰燒身。’”於是,孫二娘吩咐店小二在美酒中放了烈性蒙汗藥,把熱好的酒倒成三大碗,分別端給武鬆和兩位公差。兩位公差迫不及待地喝了下去,武鬆料定有蒙藥,便假裝喝下,趁要肉的時機,把藥酒倒在桌底。兩位公差在不知不覺中迷倒,武鬆也假裝蒙倒。

孫二娘大笑著走進酒店,吩咐店小二把三個人抬到後廚房,捆綁上準備殺掉。店小二抬完兩位公差,卻怎麼也抬不動武鬆。孫二娘見勢,便幫忙抬武鬆。武鬆趁勢把孫二娘擒住,正欲殺死孫二娘時,孫二娘文夫張青趕入,問明情況,方知是鼎鼎有名的打虎英雄武鬆,連忙拜見,三人相見恨晚,遂結為好友。

“燈娥撲火”一詞,現在一般用為“飛蛾撲火”。

)2.分道揚鑣

[釋義]鐮:馬嚼子:揚鐮:驅馬向前。分走不同的路,指因誌趣、目標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出處]唐·李延壽《北史·魏諸宗室·河間公齊傳》

[同義]各奔前程各從其誌

[反義]誌同道台

[例句]他們從小就十分要好,但由於信仰的不同,現在已經分道揚鐮了。

[故事]南北朝時期,北魏的元齊屢建功勳,深受朝廷賞識,被封為河間公。

元齊有一個兒子叫元誌。他聰明過人,很有文才,被孝文帝任命為洛陽令。

不久以後,孝文帝采納了禦史中尉李彪的建議,把都城從山西平城遷到洛陽。這祥一來,元誌這位“洛陽令”就成了“京兆尹”。

元誌恃才自傲,對朝廷中一些學問不高的達官貴族往往表示輕視。

有一次,元誌外出遊玩,正巧禦史李彪的馬車從對麵飛駛而來。按理說,元誌的官職比李彪官職小,應該給孿彪讓路。但元誌一向瞧不起李彪,偏不給他讓路。李彪見元誌如此目中無人,十分氣憤,當眾責問他說:“我是堂堂禦史,官職比你大多了,你為什麼不給我讓路?”

哪知,元誌並不買李彪的賬,反而振振有詞地說:“我是洛陽的最高長官,凡是住在洛陽的人,不管是誰,都編在我的戶籍本裏。在我眼中,你不過是洛陽的一個住戶而已,哪有地方官紿住戶讓路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