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狼狽為奸
[釋義]狼狽:傳說狼和狽是同類的野獸,狽前腿極短,要趴在狼身上才能行動。狼和狽一起行動,傷害牲畜。比喻壞人相互勾結起來幹壞事。
[出處]唐·段成式《酉陽雜俎》
[同義]朋比為奸沆瀣一氣
[例句]他們倆表麵上道貌岸然,背地裏卻狼狽為奸,坑害消費者。
[故事]狼和狽是兩種野獸,它們長得形狀十分相似,性情也十分相近。它們之間所不同的是,狼的兩條前腳長,兩條後腳短;而狽正好相反,它的兩條前腳短,而兩條後腳長。這兩種動物部是極凶狠、極狡猾的野獸,它們藏在深山、叢林、荒地,夜裏侵襲市寸舍,傷害人類飼養的家畜,對人類的危害性很大。
傳說有一次,一隻狼和一隻狽一起來到一家農民的羊圈外麵,它們知道裏麵有好多的羊,便打算偷一隻羊來吃。可是,羊圈修築得又高又堅固,既跳不過去,也撞不開門,它們不知道如何是好。
它們商量了一下,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讓狼騎在狽的頸子上麵,再由狽用兩條長腿站立起來,把狼扛得高高的,然後狼再用它的兩條長長的前腳,攀住羊圈,這樣就能把羊叼走了。
於是,那狽便蹲下身來,讓狼爬到身上,然後再用前腳抓住羊圈的竹籬,慢慢地把身子站直。等狽站直後,狼再將兩隻後腳站在狽的脖頸上,前腳抓住竹籬,一點一點地站直,把兩隻長長的前腳伸進竹籬,猛地抓住了一隻在竹籬旁的羊。
在這次行動中,如果隻有狼而沒有狽,或隻有狽沒有狼,它們誰也不可能吃到羊:正是它們利用彼此的長處,取長補短,經過雙方的合作,終於達到了目的,偷走了羊。
後來,人們就根據上麵這則故事,而引申成“狼狽為奸”這一成語,用來比喻兩個或幾個人聚集在一起,互相勾結做壞事。
)2.勞民傷財
[釋義]既讓百姓勞苦,又耗費錢財。指濫用人力物力浪費不必要的錢財。
[出處]《周易·節》明·餘繼登《典故紀聞》
[例句]這些進口設備,多年鬧置不用,都成了廢鐵,真是勞民傷財。
[故事]李元禮是元代人,在元成宗時,擔任監察禦史。他為人沉穩正派,不苟言笑,做官也清廉正直,敢於進諫。他的職責是考核官吏,糾察百官。雖然他官職不高,手中的權力卻不小,可他並沒有濫用自己的權力。凡是他所彈劾的事情沒有一件是不符合事實的,所以獲得了很好的聲譽,但同時也得罪了不少高官。
那個時代,人們都很信奉佛教,朝中上至皇帝下至文武百官也都如此。元貞二年,朝廷在山西五台山建造了一座佛寺,竣工後,成宗的母親要到那裏拜佛,滿朝文武都很讚成,還積極為她準備要帶去的東西,隻有李元禮反對,他上奏章給皇帝提出五條反對的理由,其中有一條寫道: “財物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百姓辛辛苦苦用勞動換來的,我們不能任意揮霍從百姓那裏得來的財物啊!而今太後要去五台山參觀,支出肯定會超出平時的百倍,這得消耗多少財力和人力啊,如此勞民傷財的行為。還是不做為好。”
因為這篇奏章是用漢文寫的,而當時朝廷中很多官員都是蒙古人,他們看不懂,也就不去細究,便把這篇奏章擱置起來了。後來,李元禮遭仇人陷害,被罷免了官職。有人把這篇奏章譯成了蒙古文字送到了丞相完澤的手裏。完澤看後,十分讚同李元禮的觀點,他說:“他的意見同我是一樣的,當初我也曾勸過太後,可太後說,這是先帝忽必烈在世時的願望,是不能改變的。”
完澤認為李元禮是朝中的棟梁之臣,便去麵見成宗,為李元禮求情,還把李元禮的奏章呈給成宗,成宗看後.點頭稱讚:
“李元禮說得很對啊!”於是讓李元禮恢複了官職。
)3.老生常談
[釋義]老生:年老的書生。原指老書生的平凡議論。後泛指講慣的老話、套話。
[出處]晉·陳壽《三國誌·魏書·管輅傳》
[同義]陳詞濫調千篇一律
[反義]要言妙道
[例句]他講的這些問題雖然都是老生常談,但我們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故事]管輅是三國時期的魏國人,他從小就勤奮好學,加上天資聰明,所以學有所成。他非常喜歡《周易》,很小的時候就把這本書讀熟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周易》的理解越來越透徹,就常常替人占卜,每次都很靈驗,所以,名氣越來越大,很多人都想找他替自己占卜一下運勢。有一次,吏部尚書何晏和侍中尚書鄧颺兩個人請管輅來為自己占卜。管輅剛一進門,何晏就大聲叫道: “快來替我算一卦!聽說你能末卜先知,那你來看看我有沒有做三公(最高的官職)的希望?”管輅覺得何晏很沒禮貌,心裏就有幾分不高興。這時,何曼便又接著說: “還有,你幫我解解夢,我最近連續好幾天都夢到十幾隻蒼蠅向我鼻子上撲過來,我怎麼趕都趕不走,不知道是什麼緣故,你算算究竟是凶還是吉。”管輅盡管心裏挺不高興,表麵上卻不敢顯露出來,他心裏想:應該怎樣應付他呢?這種卦是很難說的,而且何晏是尚書,如景說的讓他不高興了,自己很可能會惹火上身。不如用一些人們常說的勸諫的話來敷衍他。想到這裏,他對何晏說: “請恕我直言,我推算了一下,覺得你的夢並不是什麼好兆頭,現在你的權勢極高,懼怕你的人很多,而感澈你的人卻很少,這可不是升官的預兆啊!”何晏便問: “那我怎樣才能升官昵?”管輅回答說:“我建議你仿效以前的聖賢們,多做些善事,讓人們都感受到你的恩德,並對你心存感激,那麼你做三公就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