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大多會開始自己的思考,他們會為自己思考出來的一些東西歡欣鼓舞甚至驕傲得意。但是卻很少有人在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懺悔。原本我以為年輕的懺悔者讓人有些悲哀,因為他們過早地開始失去青春的輕狂。
但是在看過《青春散場——80後的青春自白與懺悔錄》後,我感覺到了一種新的懺悔精神。他們驕傲、渴望清純,但又不可避免地沾染著這個染缸社會,因此他們開始迷失,也曾有過一些荒唐的想法,他們執著,但也常常有創傷落荒後的沮喪,但是在他們心中那個壓抑許久的火焰始終不曾熄滅,那些被社會與時代的烏風吹得灰灰欲暗的火苗,時常在深深地懺悔後而愈加旺盛地拔節。
80後一代,是中國史無前例的獨生一代。是中國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一代,改革伴隨著他們的成長,時光在他們的腦海裏打下了快樂烙印,也留下了某些空白。
過去,我們對80後有一些歧視,我們認為他們沒有信仰、沒有某些精神的支撐、沒有吃苦的能力,是所謂“垮掉的一代”。
但是今天,當他們慢慢地成長,我們逐漸發現我們錯了。在這個新世紀的舞台上,我們看到了太多的80後人已經展示著才華,出露著鋒芒。他們參與到了這個社會中,有的成為一種力量,有的也慢慢用稚嫩的肩膀去擔負起這個沉重的社會。
讀《青春散場——80後的青春自白與懺悔錄》的大多數時候,我是快樂了,因為文字表麵的歡快,但是一些時候每當我讀完一些章節後,我又很沉重。作者熊遠帆是一個成熟的孩子,但是他卻用孩子歡快的筆調把這年輕人成熟的思考描寫了出來。
“我總是想不清楚該用一種什麼樣的態度來記錄這段生活,從早起想到晚睡一天又一天地浪費在思考之上。我隻感覺那種生活本身的幽默感與生存的嚴肅性總在糾纏不清。”“我們的生活就像一隻緩慢爬行的綠蜘蛛,卻流出了紅色的血。”
我覺得這部作品不但是挑戰了近距離的社會問題,也挑戰了大而廣之的人生態度。這種有意無意的思想掙紮,呈現了他們這一代人獨特的思維與行為方式。
在文章中有反反複複的邂逅,接觸、相愛、分別、欺騙、歡欣、傷心,被扭曲為酒精的泡沫,頹廢與落差。小說的主人公對前途不明,但是他知道一點,他要追尋的是一種衣食無憂,能夠不為任何東西限製的自由生活,這在主人公的自白中就表現為了一種“小皮匠精神”。
他們對於生命與自由給出了新的定義:“自由的價格無法去支付生命。畢竟最大的人權首先是人的生存權嘛。我不太讚同裴多菲的話,因為在我的理解中,生命的價值如果在於不斷追求最大的自由,那麼它要比自由本身的價值要高得多。”
他們尊重自然規律,麵對許多事情沒有了一廂情願的野蠻:“這個世界上有許多我們可為和永遠不可為的事情我討厭人類所謂‘人定勝天’的狂妄哲學。“你見過那些甲板上被曬幹的魚嗎9它曾經雄心壯誌地飛躍,曾想要超出它生活的宿命,但它的屍體卻成為了行為的代價,這似乎也給人以警示的意味。”
他們熱愛生活,有著自己的“加州夢想”,“追求美好,喜歡旅行,期待愛情,相信奇跡。”
他們對人、看事有著獨立的見解,不極端,也不隨大流,主人公在對待一個作家的時候能夠將作品與作家的曆史分別開來對待肯定他們認為對的與否定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