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電動汽車(1 / 1)

談起汽車,人們就會想到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想到遍布於公路旁的加油站。的確,汽車為現代社會的交通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沒有汽車的社會甚至是不可想像的。但是,現在的汽車,絕大多數是內燃機汽車,是靠燃燒汽油或柴油來產生動力的,這就在給人類提供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問題:一是消耗大量石油資源;二是釋放大量含鉛、硫、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氣體,汙染破壞自然環境。

地球上的石油資源畢竟是有限的,不能無限製地消耗下去。70年代出現的石油危機,使汽車生產大國,特別是石油資源貧乏的大國,緊張了一下子。假定有朝一日,石油供應中斷,一些國家的交通就會陷於癱瘓。

說到城市的環境汙染,汽車的確是罪魁禍首。幾十萬輛甚至上百萬輛的汽車在城市的街道上疾馳,猶如同樣數量的小煙囪在施放煙霧,城市的空氣汙染程度相當嚴重。

有沒有辦法解決汽車所造成的公害呢?分單雙號行駛僅僅是權宜之計,不是長遠辦法。人類要努力研製使用其他能源,少汙染的汽車,電動汽車便在考慮之列。

電動汽車,就是以電源為動力的汽車,它並不是什麼新玩意兒。早在1873年,英國人就製成了世界上第一輛有實用價值的電動汽車,1892年美國人也製成了電動汽車並在芝加哥展出。到1915年,美國電動汽車的產量超過了內燃機汽車,達5000輛。但是以後,電動汽車就逐步被內燃機汽車所取代。其主要原因是,電動汽車所用的蓄電池笨重,能量低,充電時間長,使用時間短的緣故。但當內燃機汽車大量發展所造成的公害日益嚴重時,人們才又想起了電動汽車。

但這並不是曆史的簡單循環,新型的電動汽車必須克服過去電動汽車的缺點才會有新的生命力。

電動汽車與內燃機汽車相比,其優點是明顯的。它依靠蓄電池作為動力,電能的來源非石油一家,水力、火力、風力、沼氣均能發電。電動汽車的效率比內燃機汽車高5%。蓄電池的充電可選在夜間電網低峰時刻,最大的優點是,電動汽車不產生廢氣,不必擔心汙染問題,而且電動汽車的噪聲也要比內燃機汽車低5~10分貝。

但是內燃機汽車風行於世,自有它存在的理由,它可達到100千米以上的時速,一次加油行程可達數百千米。而電動汽車目前這方麵還難以企及。

電動汽車發展的關鍵在於改善蓄電池的性能,使之能量大、壽命長、成本低。世界工業發達國家都在競相研製新型蓄電池。德國研製出的一種蓄電池,電池壽命可達千次以上,一次充電可行駛200千米,時速可達130千米。日本製成了一次可連續行駛180千米的電動汽車。我國於1985年3月也製成了“中山湖”牌電動汽車,最高時速60千米,一次行程可達150千米。在世界上,電動汽車技術領先的還是美國。其發展思路是把電動機與汽油發動機結合在一起為動力,在市區行駛時用電動機係統,在郊外公路上使用汽油發動機,這種車可以省汽油25%,還能減少對市區的汙染和噪聲,具備了兩種汽車的優點。

電動汽車的發展還會帶來一係列新興產業的繁榮,如電池製造、充電器、充電站、電動機製造業等,當然也會對傳統產業造成衝擊,如遍布世界各地的加油站的命運就是一個問題。

從發展方向上看,未來的汽車必定屬於電動汽車。在21世紀,新型的電動汽車將成為汽車行業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