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燃機車和電力機車都誕生於19世紀末。內燃機車的工作原理是:讓柴油或煤氣燃料在汽缸裏燃燒,利用燃燒時產生的溫度高和壓力大的氣體去推動活塞,帶動車輪前進。而電力機車則利用電力,通過電動使車輪轉動起來。
這兩種機車比蒸汽機車先進多了。內燃機車可把燃料的28%用於轉動車輪,這比蒸汽機車隻用上7%的燃料高出了3倍,加足了油和少量水,一口氣就可以跑上1000多千米。雖然內燃機車本身的造價是相同馬力的蒸汽機車的2倍,可運行費用僅是蒸汽機車的40%左右,而且鐵路沿線的輔助設施較少,所以總的維修費用也較低。在國外,特別是美國,幾乎都采用柴油機車,並且大部分是由柴油發動機驅動發電機,用產生的電力再驅動電動機使機車行駛。采用這種傳動方式的機車,叫做電傳動柴油機車。在英國,倫敦與愛丁堡之間行駛的電傳動柴油機車德爾奇克號,牽引1500噸的列車時速可達160千米以上。世界上柴油機車的先鋒是德國,早在1937年,飛行漢堡號就已達到時速187千米的高速。在日本,由於石油要靠進口,柴油機車數量並不多。在我國,內燃機車已成為鐵路運輸的主力。總之,在經濟性和高速化方麵,柴油機車有著很大優勢。
柴油機的發明者是德國人叫魯道夫·狄塞爾。他到美國推銷他發明的柴油機,美國通用電器公司一位叫蘭普的技術人員,試用德國人的柴油機組裝了一台電傳動的內燃機車。這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柴油機作動力的機車,是內燃機車電傳動原理的第一次應用,是現代內燃機車的鼻祖。內燃機車雖然有不少優點,但目前內燃機的單機功率還不如電力機車的電機功率大。如果鐵路要翻山越嶺,有些路段坡度較大,這時內燃機車就有些“力不從心”,要改用電力機車了。我國的寶成鐵路,經過秦嶺的一段路山勢陡險,行駛的就是由我國自製的電力機車。
電力機車有直流、交流兩種。機車內裝有電動機,利用電力使車輪轉動起來。它的機械構造比內燃機車簡單,購買、保養的價格都較低,而且功率大。它的工作效率很高,沒有汙染。在電力資源較豐富的國家,如日本,電力機車就占絕對優勢。用煤作一次能源,進行火力發電,有30%的熱能可以轉變為電能,而電力輸送及電機工作的效率都很高,所以電力機車的能量利用率較高,遠遠大於蒸汽機車隻有7%的利用率,因此,應用電力機車可節約能源。但電氣化的鐵路沿線要設置變電所、電網,這些設備要花很多錢。所以,在運輸繁忙的幹線上,電力機車較為適用,而在運輸不忙的支線上,使用內燃機車更為經濟、合理。
世界上最早實現鐵路電氣化的國家是多山地的瑞士。而電氣化鐵路線路最長的國家是蘇聯。到1983年,蘇聯的電氣化鐵路有46826千米,占全世界的271%,占全蘇聯鐵路的326%。電氣化鐵路線路在1萬千米以上的國家還有日本(14438千米)、德國(11553千米)、法國(10335千米)。
我國也在積極建設電氣化鐵路,如隴海路(蘭州——連雲港)、寶成路(寶雞——成都)、鄭武路(鄭州——武漢)、大秦路(大同——秦皇島)、豐沙大路(豐台——沙城——大同)等,都已電氣化了。隨著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鐵路電氣化會越來越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