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鐵路,屬於輪軌粘著式鐵路,即車輛的車輪,在鋼軌頂麵上借助輪軌間的粘著力運行。這種鐵路隨著機車車輛速度的提高,輪軌間的粘著力會逐漸減小,車輛的走行阻力會逐漸增大。在車速達到極限值(350~400千米/小時)時,車輛的走行阻力將大於輪軌間的粘著力,車輪就空轉了,速度不可能再提高。
為了克服這一障礙,60年代初,有些國家開始研究非粘著式超高速鐵路。這種鐵路有氣浮式和磁浮式兩大類。
氣浮式又稱氣墊式,是利用壓縮空氣使車體底麵和導軌之間形成空氣層(氣墊),依靠氣墊的懸浮力,使車輛懸浮於導軌麵的空氣層上運行。
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研究,從能源和噪音公害考慮,認為磁浮式比氣浮式優越,所以,世界各國都轉向研究磁浮式。
磁浮式又稱磁墊式。各國對磁浮鐵路經過多年研究,已經公認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新型交通工具。其特點是速度快,無噪音,無汙染,無振動,能源消耗少,不受氣候影響,適合於長途超高速和城市中低速的交通運輸。
磁浮列車的眾多優點,都來自它的一個基本優點,即它消除了車輪與鋼軌的摩擦。它不用常見的發動機,完全靠磁力運行。既沒有在軸套中旋轉的軸,又沒有摩擦和撞擊著軌道的車輪。也就是說不需要花相當大的費用,定期更換易磨損部件。因為不需要消耗動力去克服摩擦力,不僅能有效地利用能量,把列車從噪音和振動中解放出來,而且還能進一步實現列車的高速化。它的維修費用,相對來說也比較低。常規高速列車必須進行連續監測,防止軌道上出現微小缺陷,因為這種缺陷能引起列車出軌(日本“子彈列車”的路軌,每夜都要重新校準)。磁浮列車卻不同,它隻有一條單軌,因軌道表麵粗糙,不改變磁場不會帶來任何問題。雖說它是地麵交通工具,但它並不在地麵上行駛,而是離開地麵軌道,懸浮在一種看不見的“磁墊”上飛馳,因而被人們譽為會“飛”的列車。